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山东工人报》(2025年09月12日 第A1版)
本报讯 (通讯员 刘文 傅娟)近年来,齐河县总工会紧扣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主线,以“聚能强基、匠心铸魂”为引领,着力构建覆盖全域、贴近一线的“工匠培训站”网络体系,为锻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奠定坚实基础。
“工匠培训站”扎根一线。针对以往技能培训资源分散、覆盖面有限、工学矛盾突出的痛点,齐河县总工会以构建“工匠培训站”网络体系为破题关键,创新打造了立足基层、服务一线的技能提升“微生态”。通过深化“工会主导、企业主体、职工参与”的共建模式,县总工会高效整合了县域内企业、职业院校及社会机构的优质培训资源。截至目前,已在全县范围内成功建立了覆盖电业、现代农业、煤炭、钢铁、新材料、食品加工等9大重点产业的数十个“工匠培训站”。这些站点如繁星般散落在各大工业园区、重点企业车间乃至乡镇生产一线,将技能提升的课堂直接搬到职工的“工位旁”和“家门口”,这种“点穴式”布局不仅有效解决了培训“最后一公里”问题,更构建起一个触手可及、全域覆盖的技能提升基础网络节点。
工匠学院支撑“培训站”纵深发展。依托永锋工匠学院、齐河供电工匠学院、圣喜工匠学院等平台,齐河县总工会发挥其核心枢纽作用,为“工匠培训站”体系注入强大动能。工匠学院坚持以工匠人才培育为方向,紧密对接产业升级需求,精准定制培训课程,建立大讲堂和先进实训基地。它们不仅承担着组织更高层次职工技能培训和竞赛的任务,更是支撑“工匠培训站”提升培训质量、培养拔尖人才的关键资源。在8月上旬举办的德州市桥式起重机技能竞赛中,经过“工匠培训站”体系锤炼的齐河选手,凭借“毫米级”吊装精度包揽前三名。
站院联动畅通人才成长通道。齐河县总工会着力打通人才资源“双向通道”,形成“工匠培训站”与“工匠学院”联动的良性循环生态,激活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的内生动力。向上输送:遍布各行业的“工匠培训站”如同“育苗基地”,将发现的优秀苗子、技术骨干精准输送到工匠学院进行深度培养和技能拔高。向下反哺:工匠学院组织劳模工匠、技术专家定期“下沉”到各“工匠培训站”,开展技术巡诊、难题攻关、师资培训,将优质资源和解决方案直接输送到基层一线,有效反哺和提升各“培训站”的培训能力与水平。闭环运行“发现问题(站)-研究解决 (院)-推广应用(站)”的循环机制,确保了技能提升体系不仅覆盖面广,更能精准解决一线技术难题,促进技能成果转化应用。
“工匠培训站”与 “工匠学院”紧密联动的体系结出丰硕成果。齐河供电工匠学院、永锋工匠学院等在内的10家各具行业特色的工匠学院以及9大重点产业的数十个 “工匠培训站”累计开展各类技能提升培训超过50000人次,组织涵盖多工种的技能竞赛22场次。依托 “工匠培训站”网络,县总工会深入实施 “劳模工匠助企行”行动,常态化组织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深入企业一线,精准对接需求, “把脉问诊”解决生产技术难题85项,并开展针对性强的技能培训120场次,惠及职工5000余人次。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打通了技能提升的“神经末梢”,培养了一大批支撑产业升级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企业转型升级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