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美文润疆
现代诗歌的押韵方法
经常听到文友谈论新诗是否需要押韵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1919年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由古代过渡到现代,诗歌发生了两大变革:一是外形与韵律,打破了字数的限度与韵律规范;二是抒情的深度与宽度,已超出了古诗常见的抒发悲愁的范围。
现代诗也叫自由诗。中国诗的源头就是自由诗,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的民歌,均为自由诗。主要表现在其内容广泛、句子有长有短、没有平仄对仗的要求。但自由诗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也就是押韵。由此可见,诗的重要特点就是押韵,也称之为韵文。诗和散文的主要区别也是押韵,还有分行。
现代诗基本上不再像古诗那样讲究严格的押韵了,但也可以押韵,追求诗歌的韵律感、节奏感和语言张力。因此,现代诗在形式上较为自由,打破了传统诗词的格律束缚,不再受严格的字数、行数、对仗等限制,韵律也较为宽松,没有严格的韵脚规定。
现代诗歌的节奏,更多地由诗人根据情感的起伏和语言的自然节奏来把握,通过停顿、重音等方式形成独特的韵律感。但押韵在现代诗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作用。押韵可以使诗歌在音韵上更加和谐、优美,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让读者在阅读时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美感。一些优秀的现代诗作品也运用了押韵的手法,营造出一种朦胧、忧郁的氛围。
现代诗歌在韵脚设置上比古典诗歌更加自由灵活,但通过音韵创造节奏感和音乐性,仍是重要手法。
在现代诗歌中,如果按押韵位置设置来看,主要有句尾押韵(即在诗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句内押韵(即在句内的节奏点押韵)、首句押韵(即第一句和其他偶数句押韵)、奇数句押韵等。
如果按押韵规律设置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传统押韵法:延续古典诗歌的规律性押韵,但形式更加自由。
例如:徐志摩《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le)/ 正如我轻轻的来;(lai)
我轻轻的招手,(shou)/ 作别西天的云彩。(cai)
(“来/彩”押“ai”韵,“手”与后文的“柳”等形成交替韵)。
二是交韵(ABAB式):隔行交替押韵,形成对话感。
例如:顾城《远和近》(un和in押的是贫韵)。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yun)。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jin)。
三是抱韵(ABBA式):首尾行呼应,中间另押韵。
四是随韵(AABB式):连续两行同韵,节奏明快。
例如: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ren)/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jie)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cai)/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kai)
(“人/界”不严格押韵,但“菜/开”形成强节奏)。
五是自由韵(不规则押韵):局部用韵,服从情感而非格律。
例如:北岛《回答》(开头两行押“ing”韵,后转为自由句式)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zheng)/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ming)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ying)
六是头韵与内韵:通过词语内部音节呼应增强乐感。
例如:余光中《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piao)/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tou)
(“头”字重复,“票/头”押“ao/ou”近似韵)
七是跨节押韵:韵脚跨越诗节形成呼应。
例如:穆旦《诗八首·其一》
你的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zai)/ 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ran)/ ……
唉,那燃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dai)/ 你底,我底,我们相隔如重山!(shan)
(“灾/燃”与后文“代/山”形成跨节韵)。
现代诗常用“近似韵”(比如“云/心”),不苛求完全同音。营造“视觉韵”,通过字形相似制造暗示。巧妙利用“破韵”,故意在押韵后插入不协和音,制造张力。现代诗歌的韵脚本质是“情感的节奏”,比如,艾略特所言:“诗的音乐性不是存在于固定的格律中,而是存在于词语的交响里。”
诗言志,更言情。好诗一般以情为重,如果能利用好韵律,也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