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回复: 0

【笔杆必备】四十五载峥嵘路 自强不息长歌行——写在《中国工业报》创刊45周年之际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报评论员

赓续前行,长歌奋进!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蓄势起航的承上启下之年,《中国工业报》也迎来了创刊45周年的重要时刻。

中国工业报社是国务院国资委举办的事业单位,前身系原机械工业部直属正司级事业单位。旗下《中国工业报》创刊于1980年,长期作为中国机械工业主管部门的机关报,是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核心主流媒体。

45年来,《中国工业报》伴随中国工业化的伟大进程,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记录中国工业企业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讴歌中国工业人的坚强品质与报国情怀,见证中国工业的创新图强与发展奇迹,推动中国制造的变革突围与奋力向新。一代又一代中国工业报人笔耕不辍,矢志不渝,做工业强国建设的记录者、传播者、参与者、推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早年在福建工作时曾为中国工业报社记者亲笔题写“自强不息”。新时代,中国工业报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舆论导向,不断加强工业与科技的紧密结合,与广大工业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在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征程中谱写新篇章。

——45年忠实担当,《中国工业报》坚持党性原则,坚守舆论阵地,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正本清源、举旗指路,为新闻舆论战线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工业报》牢记政治家办报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守好舆论阵地,做好新闻宣传。近年来,围绕 “全国两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建党百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决胜十四五”“问道十五五”等重大话题开启大规模、广泛且深入的策划报道。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发挥《中国工业报》平台特色,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服务于制造强国、网络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度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立足行业、更懂产业的产经财经融合媒体平台,为中国工业和信息化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迸发时代最强音。

——45年砥砺前行,《中国工业报》与中国工业同呼吸、共命运,铸就“工业界的喉舌”力量

1985年,在制造业恢复性增长供不应求之时,《中国工业报》以“用户评价机电产品”的系列重要报道,警示工业企业在大干快上的同时需高度重视产品质量。2005年,外资在中国装备制造关键领域开展战略性并购之时,《中国工业报》组织策划系列报道《合资变局》,大声疾呼重大技术装备需掌握在自己手中。2012年,为向党的十八大献礼,《中国工业报》策划创制《大国重器》系列电视纪录片,开创中国工业新闻纪录片之先河。报社连续举办十七届中国工业论坛,发起重大工业技术装备“首台(套)”发布活动,倾力打造“制造强国品牌工程”,深刻影响了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政策,促进了行业、企业的改革发展。

“工业报要成为工业界的喉舌”,2005年8月,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原会长徐匡迪为《中国工业报》题写寄语。《中国工业报》不断奋楫洪流,奏响时代高歌。

——45年奋勇向新,《中国工业报》从铅与火到光与电,领时代之先,展先锋价值

《中国工业报》勇立潮头、领航时代,创立伊始即彩印4开8个版,在当时国内媒体中屈指可数。80年代,报社选择自收自支,主动脱离行政拨款体系,激发出媒体创新的活力。1986年,《中国工业报》成为首家摆脱“铅与火”的媒体,在行业报中率先使用激光照排。

近年来,中国工业报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打造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新型核心主流媒体为目标,积极务实推进媒体融合改革和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目前,中国工业报社已经形成以中国工业新闻网作为原创采编能力集中释放的主战场,以传统纸质媒介平台作为深度精品内容的承载体,整合微博、微信、视频号、强国号、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全平台矩阵的传播力量。

与此同时,坚定不移推进报社融媒体系统 建设。经过广泛调研和前期论证,2024年8月份启动融媒体系统建设,目前一期建设已经投入使用。结合人工智能新型技术的二期建设于2025年9月上线。届时,《中国工业报》可以实现“一键分发”“智能推送”“策采编校发”等为一体的智能新闻“中央厨房”功能,以及    服务广大工业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的“企业号”多租户平台功能。

———45年变革突围,《中国工业报》因应媒体转型趋势,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媒体平台建设

为加快推进系统性变革,中国工业报社发起成立了新型媒体生态型智库——中工智库。中工智库是中国工业报社充分发挥立足行业更懂产业的产经财经融合媒体平台的信息链接优势,整合《中国机械》杂志专家委员会等高端资源,遵循开放、共创、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原则,打造“线上+线下”“行业+地方”“工业+科技”“专家+平台”的新型媒体生态型智库。

截至目前,中工智库已链接包括政策、产业、区域,涵盖高端装备、机械、汽车、能源、化工、材料、消费、食品、电子、通信、文旅、农业等行业,汇聚财经与投融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供应链等领域的资深专家200多位,搭建起“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服务平台。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工智库持续开展有关思想、方法、战略、路径研究与交流,先后发布《2024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与实践研报》《2024中国食品工业发展报告》《中国工业元宇宙白皮书(2023)》等研究成果。

四十五载,中国工业报人与中国工业同呼吸、共命运,见证了大国工业的革故鼎新、奋力图强、勇攀“新”高的不屈轨迹。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唯有加倍努力,勇争一流,以创新创业之心态,狠抓实干再赴新征。

——坚持党管媒体不动摇,扎实推进新闻舆论主阵地建设

中国工业报社党委和全体干部员工在主办单位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党委、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发挥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核心主流媒体作用。持续讲好中国工业故事,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注入主流舆论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主流舆论支撑。

——倾情讲好中国工业和信息化的壮丽故事,锻造“工业界的喉舌”力量

现代制造业作为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是“十五五”时期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十五五’时期,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当前时段,设计好“十五五”时期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思路,找准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对于壮大完善现代制造业、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国工业报社持续强化“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职业素养,在选题策划、内容采写、一线调研、专业深耕等方面狠抓实干。用“专业、深度、权威、价值”的报道,不断提升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切实强信心、鼓实劲、激活力、促发展,为制造强国鼓与呼。在国家重大话题、热点焦点问题上提前策划,准确、及时、有效地呼应中央精神,第一时间向社会传递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正能量和高声量。

——不断加强平台建设,践行产经财经融媒平台定位,扩大矩阵传播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国工业报社不断转型突围、提质向新、勇创佳绩。持续推进“策采编校发”纵向打通,“报网视听端”横向联动,全面优化提升全媒体传播矩阵建设和力量。保持内容定力,扩大优质供给,强化各平台合作,提升协同推广层级。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以融合传播手段提升宣传效果,牢牢掌握全媒体时代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

——深入发挥媒体平台的连接性和服务性,以中工智库为依托,形成新鲜、专业、有用的价值链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做好媒体智库,一方面需要发挥媒体深入一线、调查采访的专业能力,获取一手信息;另一方面,也要求媒体从业人员具备终身学习、智慧思考、持续改进的意识,不断提升自我认知、写作水平及服务意识。中国工业报社将以中工智库为平台连接更多优秀资源,产生更好服务效果,创造更大社会价值。

——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打造全媒体人才梯队

引导采编力量、采编资源向新媒体阵地转移,向能提升影响力的关键岗位倾斜。引导经营力量、经营资源向数据服务和产业服务转移,向能产生效益的关键领域和赛道倾斜。采编考评体系紧紧围绕“打造一流产经财经融合媒体平台”的目标,改进考核方式,向产生影响力的作品和优秀人才倾斜,拉开差距,加大激励,持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工业报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锚定建设一流的中国工业领域主流媒体目标,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