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马南中短篇小说集《冰裂纹笔记》
张泽勇
《冰裂纹笔记》收录了马南近年来发表的12篇中短篇小说佳作。作者以“冰裂纹”为意象,寓意小说人物内心、情感及社会关系的破碎与修复,深刻展现了她对人性裂痕与光亮的深度思考。
塑造形形色色的底层人物形象,将人性的复杂深度展露无遗,是《冰裂纹笔记》最大的艺术特色。一类是身处社会底层,饱受生活磨难,却于困境中顽强生存的坚守者。《雪影珊瑚》中的蒋云云就是典型。作为一名离婚后独自抚养孩子的单身母亲,蒋云云因身材肥胖,求职之路充满坎坷。但她没有放弃,坚持不懈地减肥,用心照顾徐老师,尽显坚韧。《拉珍》中的藏族妇女拉珍,悉心照料失明失聪的丈夫老李,靠卖花维持生活,她的坚韧与无私奉献令人动容,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另一类是理想主义与现实冲突的对抗者。这类人物怀揣着理想主义,却在现实中四处碰壁,他们的挣扎与失败深刻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寂寞如雪》中的常美艳,一心投身反家暴公益事业,是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为此,她不惜散尽丈夫的遗产,即便被人讥讽为“救世主”,依然执着地分发反家暴手册。《至亲至爱》中的荔枝,在与姨妈、阿志的情感纠葛中,经历了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还有一类是被社会规训压迫的受害者。这类人物深受社会规训的压迫,他们的挣扎与反抗,深刻地揭示出社会对个体的伤害。最后一类是孤独与压抑的现代人。这类人物在现代社会中深感孤独与压抑。他们的内心世界,深刻地反映出当代人的精神困境。
《冰裂纹笔记》通过刻画这些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深度。无论是坚韧不拔的底层人物、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对抗者,还是孤独压抑的现代人,他们的挣扎与抉择,都全方位地揭示出人性的复杂多面。
巧妙地运用多维线索交织的手法,极大地扩展了小说的戏剧张力,增强小说情节的丰富性和可读性,是《冰裂纹笔记》的最大亮点。《万物回春》堪称多线交织的典范之作。作者设置了三条线:一是骆玉的仇恨与救赎线。骆玉因童年时期的阴影,内心深处对黄秋英充满了仇恨,这种仇恨如同黑暗的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然而,当黄秋英病危之际,骆玉在照顾她的过程中,内心逐渐发生了变化,曾经的仇恨慢慢消散,她开始理解、宽恕,完成了从仇恨到宽恕的精神蜕变,这一过程充满了挣扎与痛苦,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美好。二是母亲的秘密与救赎线。母亲因豁嘴之死而背负着沉重的罪责,内心的愧疚时刻折磨着她。为了寻求内心的安宁,她通过照顾黄秋英来实现自我救赎,每一个关怀的举动,每一句温暖的话语,都是她对过去错误的忏悔。三是生命的轮回与新生线。葡萄的怀孕与骆玉的试管移植,形成了双重隐喻,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的重生。生命在困境中顽强地延续,希望在黑暗中悄然绽放。在“万物回春”这一充满希望与生机的意象中,三条线索交汇融合。骆玉的救赎、母亲的赎罪与葡萄的怀孕,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命循环的宏大图景。
出色地运用内视角的叙事手法,尤其是在刻画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时,作者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心理描写等方式,深入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冰裂纹笔记》又一突出的艺术特色。所谓“内视角”,是指叙述者从故事中某一个人物的视角出发,叙述其所见、所感、所思,读者只能通过这个人物的视角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内心活动。这种手法能够增强叙事的代入感,使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出色地运用象征手法,通过物象、场景和情节的隐喻,赋予故事更深层次的意义,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和思想深度,是《冰裂纹笔记》的显著特点。通过这些象征,作者不仅展现了人物的复杂情感,也揭示了社会现实与人性困境,使得《冰裂纹笔记》成为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