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9|回复: 0

【助力写作】格律诗创作不可缺少六大元素

发表于 2025-9-16 08:34:3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格律诗创作不可缺少六大元素


一、物象: 物象是指客观事物。作为诗歌创作的基础,物象是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具体存在的物体或景象,如山川、河流、风雨、雷电等,它们是构成诗歌画面的基本元素。

二、意象: 物象通过诗人的情感升华而表现出来的就是意象,是特指经过诗人主观情感加工后形成的艺术形象。它是物象与诗人情感的结合体,通过诗人的想象和联想,赋予物象以特定的情感和象征意义。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就是自然意象。

三、意境: 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意境是由多个意象相互关联、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它超越了具体物象和意象的局限,创造出一种深邃、广阔、富有情感张力的艺术空间,使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诗歌的韵味和魅力。 例如: 其一: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成了一个伤感、凄凉的意境。 意境是具体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其二: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在这首诗里用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等七个意象,从多角度描绘了一副色彩明快、富有生命气息的立体春景图。

四、虚境: 在格律诗创作中,想象之景为虚。虚境是诗歌中通过想象、联想、幻想等手法创造出的非现实景象或情感状态。它是对实境的补充和升华,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丰富和动人。

五、实境: 在格律诗创作中表现的眼前之景为实。实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是诗歌中直接描绘的眼前之景或现实情境。它与虚境相对,通过具体的物象和场景展现诗歌的现实基础,使诗歌更加真实可信、贴近生活。 例如:《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中的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实),疑是银河落九天。(虚)”

六、韵律/格律: 这是格律诗区别于其他诗歌形式的重要标志。它要求诗歌在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方面严格遵守一定的规则和格式。韵律的运用不仅使诗歌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还增强了诗歌的凝聚力和表现力,使诗歌更加优美动听、易于传诵。

作者简介:孙建国,字兴邦,上海人。老三届知青、明史专家、妈祖信俗研究学者、研究员。原南京钟山诗词研究会会长、南京鼓楼诗词学会会长。南京钟山诗词研究院院长。诗楹作品在全国各地多家寺院和园林景点镌碑刻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