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通风机性能测试架“落地”改造,年省万元(图2幅) ◎李晓红 8月11日,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花垴风井工区的扩散塔下,检修工赵俊刚蹲在地面组装通风机性能测试架,身旁的同事正熟练连接仪器线缆。不到半小时,这个4米多长的拼装式“小方块”已稳稳立在风机与扩散塔导流板间的进风口处。“现在不用爬高上低,4个小时就能完成通风机性能测试,光吊装费一年就能省近万元!”赵俊刚拍拍测试架笑着说。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每年对主通风机进行性能测试是保障矿井通风系统的“必检项目”。“这就好比为通风机做一次‘全面体检’,只有通过测试精准获取风量、压力、功率等核心数据,才能清晰判断设备运行状态。这些数据是保障矿井通风系统稳定运行、守护井下安全生产的关键‘晴雨表’。”花垴风井工区技术员张飞飞形象地解释道。 但这份“必检体检”曾因测试架的落后设计,成了职工们的“安全负担”。改造前,主通风机性能测试架是个长6米、宽8米的栅栏式“巨无霸”,活像一个巨型“烧烤架”。每次测试时,需调用50吨吊车,将装载16台仪器的测试架小心翼翼地吊至32米高的扩散塔顶部测试点放平;测试结束后,还得吊回地面拆卸仪器,再吊装至屋顶存放。更棘手的是,通风机周围场地狭窄,大型吊车难以施展,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光是吊装就得折腾大半天,吊车轰鸣声震耳欲聋,操作人员在高空作业时更是如临深渊。”张飞飞回忆道,“一天的活儿干下来,嗓子震得疼,心还始终悬着。” 为此,去年7月初,花垴风井工区组建以张飞飞为核心的技术攻关小组,联合测试单位、矿相关部门反复研讨,从场景重构与结构优化双维度发力,敲定并实施了“双管齐下”的改造方案:一方面将测试地点从高风险的高空扩散塔顶部,迁移至风机与扩散塔导流板之间的进风口区域,彻底告别高空吊装作业;另一方面将笨重的测试架改造为4.2米长、3.9米宽的拼装式结构,并创新性地将传统“平躺”摆放改为适应横风环境的“站立”模式。 通风机性能测试架改造升级后,其应用成效显著,赢得了干部职工的广泛赞誉。改造后的测试模式实现了三大突破性提升:一是作业环境大幅改善,检修人员无需高空作业,在地面即可安全高效地完成仪器安装与参数调试工作;二是测试效率实现倍增,单次测试周期从原先的8个小时压缩至4个小时,作业时效提升达100%;三是测试质量全面达标,所有监测数据精度完全符合行业标准要求。这一创新实践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煤矿通风设备高效检测新模式,已在该矿推广应用。 “此次改造既解决了长期困扰生产的效率瓶颈,又树立了行业技术升级的新标杆,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工区党支部书记黄雁峰在近期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总结道。 图1:检修人员正在改造通风机性能测试架
图2:技术人员对通风机性能测试架的升级改造方案进行反复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