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回复: 0

[已见刊] 智能二维码为设备安全“发声指路”:误判率归零

发表于 昨天 21:4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智能二维码为设备安全“发声指路”:误判率归零(图3幅)
◎朱新甜
“以前查设备风险清单和隐患记录,得在厚厚的纸质台账里翻找,遇上油污模糊或抢修紧急时,更是急得心里没底。现在用手机微信扫一扫智能安全管控二维码(以下简称“智能二维码”),设备风险管控清单和隐患信息一目了然,既快捷又准确。”8月6日,陕西能源集团赵石畔煤电公司电气自动化中心班组职工李文浩兴奋地说起智能二维码带来的便利。
从资料堆里“海底捞针”到扫码“一键掌握”,该公司设备管理实现数字化蝶变,这得益于电气自动化中心班组智能二维码的成功应用。在继电保护作业现场,错综复杂的二次回路如“迷宫”,瞬息万变的设备状态让青年员工倍感压力。“传统标识牌信息有限,纸质台账检索慢,一旦误操作可能引发保护误动甚至安全事故。”电气自动化中心班组工程师艾建强说,“要是能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智能二维码,实现设备信息‘随扫随得’、风险管控‘如影随形’就好了。”
艾建强带领班组骨干,将老师傅们十余年积累的设备管理经验浓缩进二维码,为每台设备定制“数字身份证”。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隐患排查记录、防范措施……这些曾经被“藏在抽屉里”、不为人知的关键信息,如今通过互联二维码生成器,被制作成一张张设备的“数字身份证”。这些“数字身份证”经过塑封处理后,张贴于设备显眼处,作业人员微信扫码即可秒查设备“健康档案”。“过去查资料要花几小时,现在几秒钟就能看清风险点和应对措施!”李文浩说。
据艾建强介绍,智能安全管控二维码并非只是简单地替代纸质标签,而是针对“设备风险分级清单”“隐患排查记录”“针对性防范措施”这3大核心需求,精心构建起了“风险预控+隐患治理”的闭环生态系统。
在智能二维码创建过程中,班组成员针对作业中的痛点问题“把脉开方”:一是对继电保护装置、安全自动装置及二次回路的全环节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辨识,精准地锁定了潜在的风险点。二是结合现场的实际运行情况,系统地梳理了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并详细描述了各风险点的危害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三是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了差异化的防范措施,确保风险得到精准管控。四是建立了动态更新的日常隐患排查记录表,该记录表涵盖了隐患发现时间、具体位置、详细描述、整改措施及验收结果等内容,确保全流程可追溯。更关键的是,这个二维码并非“一次性产品”,支持动态管理。当隐患整改完成后,由班组长组织进行验收,并通过手机端实时更新隐患治理状态,从而形成了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链条。而且,如果设备改造或者运行工况发生变化,风险管控内容可以随时在线修订,真正实现了“活的管理”。
该二维码投用后,摇身一变成为设备的“智能安全管家”。它不仅能够提供设备的静态信息,更推动形成了“风险预控+隐患治理”的闭环管理模式。作业人员用手机微信扫码后,既能查看预设的风险点与相应的防范措施,还能通过“隐患上报”功能及时反馈新发现的问题。班组长则可以通过后台数据,实时跟踪整改进度,确保每一条隐患都能实现“发现-治理-验收”的全流程透明化管理。“现在检修前,我们都要用手机微信扫码。心里有了底,操作起来也更有准头。”李文浩感慨地说。
数据显示,该二维码使作业风险管控效率提升70%,资料不全导致的误判率降为零,青年员工掌握设备风险的周期从半年缩短至一周。“这相当于给电力二次系统装上‘毫秒级响应’的安全卫士。”总工程师陈琦评价道,“双重预防机制通过二维码实现了‘风险辨识更精准、隐患排查更高效、治理流程更透明’,完成了从‘隐患找人’到‘人找隐患’的质变,真正让安全管理从‘被动救火’转向了‘主动预防’。”
图1:组员们商讨确定智能安全管控二维码的核心模块 1.png
图2:组员们用手机扫描智能安全管控二维码,获取设备风险管控清单等信息 2.png
图3:组员们现场讨论作业危险点和预控措施 3.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