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回复: 0

[已见刊稿件] 21颗心拧成一股绳:深圳地铁维修六工班的“家”故事

发表于 昨天 21: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1颗心拧成一股绳:深圳地铁维修六工班的“家”故事(图5幅)
◎王大帅

深圳地铁16号线一期工程像一条天蓝色的绸带穿梭于龙岗片区。在列车平稳穿梭的背后,由21个人组成的维修六工班带着扳手的温度、图纸的褶皱和笔记本的厚度,把日子铺在轨道旁,用“一家人”的热乎劲儿,守着这条线的平安。班组自成立以来获得客运三分公司优秀班组、安全管理标杆班组、科技创新先进班组等荣誉称号。

新本子压着老印记
南方特有的“回南天”(一种空气又潮又闷的天气)刚收了尾,深圳的空气还潮乎乎的,黏在皮肤上就像裹了层薄薄的湿纱布。班组长吉大锋抱着21个黑皮笔记本走进工班时,戴淑明正用袖口擦他那本“老伙计”——封面油亮得像浸了十几年的老腊肉,边角磨得发毛,翻页时能听见纸页跟空气较劲的沙沙声。远远瞅着,那层油光在日光灯下晃悠,不用看名字,工班的人都知道,这是戴淑明的“宝贝”。
“啪!”新本子在桌上排开,闷响惊得桌角那盆绿萝抖了抖叶子。吉大锋的手指划过自己那本旧笔记,纸页间夹着的美工刀片早磨钝了,刃口泛着白。“两年前发的本子,都让你们记成‘药渣子’了。”他笑着说,眼角的纹路里还带着刚从现场回来的黑灰。
戴淑明够过新本子,指尖蹭过烫金的“工作记录”,往桌上轻轻一顿,笑着说:“吉工,这纸厚实,能经得住造。”他那老本子的封面上,除了洗不掉的油光,还粘着块风干的水泥渍,那是黄阁坑站改造风亭爬梯时蹭上的
“老本子别扔,都是咱家的‘传家宝’。”吉大锋把新本子往每个人面前推了推,“新本子接着记,咱这‘家史’得写厚点。”新人朱雄辉赶紧摸出笔,在第一页写下“愉园站待办”,笔尖沙沙声像在给往后的日子打草稿。21个新本子挨着旧本子排开,新纸清香混着旧本子的机油味,在空气里缠成一团暖乎乎的气。
蒸笼里焐热的奖杯

8月的深圳,天热得不讲理,横岗车辆段培训基地的站台门实训场像口倒扣的大蒸笼。工班十几个人围着站台门一直忙乎到了夜里23时,大多人扛不住回了宿舍休息。戴淑明、钟嘉浩和朱雄辉3个年轻人还蹲在地上继续研究,他们手里的图纸被汗水泡得发皱,边角卷成了波浪。
“不对,肯定是门机控制器的事儿!”戴淑明把万用表往地上一扔,工装后背的汗渍干了又湿,结出一层白花花的盐霜。钟嘉浩挠着胳膊上被蚊子叮咬的红包,瓮声瓮气地说:“要不……问问吉工?”话刚出口,就被戴淑明瞪了一眼,严肃地说:“吉工白天带着兄弟们清了一天淤泥,这会儿指不定刚沾枕头。”
可3个人对着站台门系统图,就像钻进了死胡同。站台门的故障排查,跟猜谜似的,一个现象能牵扯出十几种可能。白天站台门工程师罗振伟在给他们培训时说:“就跟给人看病似的,得先号脉,再看舌苔,不能上来就开方子。”可现在真遇上棘手的问题,钟嘉浩只觉得脑袋里的线路都活了,在眼前乱爬。
20分钟后,吉大锋骑着他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电动车不请自到了。车筐里的冰镇可乐还冒着白气,塑料瓶上的水珠顺着筐沿往下滴。“喏,降降温。”他边说边把可乐往钟嘉浩手里塞,又拧开一瓶递给蹲在地上的戴淑明,自己捏着保温杯喝了口凉茶。
4个人头挨着头凑在图纸前,手电筒的光柱在线路上跳来跳去。吉大锋的手指点在“DCU”(门机控制器)区域,分析道:“你看这第15和23号接线端子,万用表测的是零(伏特),这就像水管在这儿打了个结,前面的水流不过不去,后面的水自然没动静。”
戴淑明听了吉大锋的解释,“扑哧”笑出了声,紧绷的神经忽然就放松了。
后半夜的风带着点热,蚊子在耳边嗡嗡叫,远处传来列车回厂的轰隆声。等把站台门的线路一条条捋清楚,天边已经泛了鱼肚白。
技术比武那天,戴淑明和钟嘉浩拿着第一名的奖杯回来时,阳光正好照在吉大锋写满标注的图纸上。戴淑明摸着奖杯上的纹路忽然明白,这第一不是凭空来的——是工班里“一家人”的热乎劲儿焐出来的,是无数个夜里的图纸和汗水喂出来的。
时针拨回到2011年寒冬,刚成立的数控班遇到了首场硬仗。某矿采煤机行星架裂了道缝,传统工艺拿它没办法。车间里寒气逼人,矿方代表急得直跺脚,技术员们围着部件反复测量,把游标卡尺的读数报了一遍又一遍,但是每个人的眉头却拧得更紧——谁都知道,这活儿干不了,得送800公里外的厂家。
“就像医生盯着重症病人,却开不出药方。”李应龙至今记得那晚,他说,“我们想了各种办法,做了各种尝试,最终,部件还是送回了厂家。”
回来的火车上,车厢里静得只剩下铁轨的哐当声。李应龙跟大伙儿提议道:“咱们给采煤设备建一个“专科医院”吧,每个故障有了档案,以后遇见问题,好有个底。”一回到公司,众人便迅速行动起来。刘宏伟立即联系委托部门索要相关图纸,锁定修复部位,捋清关联尺寸,研讨问题原因,修改制定新工艺。李爱飞作为当时的技术大拿,带领3名技术骨干抓紧时间对行星架进行反复试修、补焊、调整切削参数……深夜23时,窗外寒风刺骨,车间却灯火通明。那一刻,每个人心里都燃烧着一团火——不是一个人在较劲,是一群人劲往一处使。
2024年,组员们到鄂尔多斯学习新技术,18时下课后,高碧程敲开学院办公室的门,问道:“能让我们用用机床?”得到许可,他带领组员们利用晚上时间进行机床操作实践。深夜22时,老师傅张亮还站在徒弟薄晓辉的身旁,耐心地讲解,从绘图到建立路径再到程序导出、铣削工件等每一个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培训学习结束,薄晓辉感慨道:“在师傅的指导下,我的知识库又充实了不少,在这个班组不进步不行呀。”
14年光阴匆匆而过,这个最初仅有8人的维修小组,已经华丽蜕变为拥有32名技术骨干的“特种医疗队”。班组的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奖牌:“明星班组”“先进集体”“金牌班组”……这些奖牌在无声地诉说着这支队伍从“赤脚医生”一路成长为“三甲专家”的艰辛与荣耀。“咱们这支‘特种医疗队’,不光靠技术……”李应龙指了指众组员,脸上笑开了花。

给站台门“牵红线”的小发明

“又报故障码了。”班组站台门负责人熊显志拿着对讲机跑进来,额头上的汗珠子往下掉。“接地故障”这4个字,维修六工班的人听着都头大,站台门的金属部件总爱“打架”,一会儿是导电粉尘聚多了,一会儿是雨水锈了螺栓,不仅威胁行车安全,还总让乘客皱眉头。
“光被动修不行,得治本。”吉大锋把图纸往桌上一铺,手指敲着桌面,说道,“要是让所有金属部件保持‘等电位’,像一家人手拉手不分彼此,不就没电位差了,自然就不会再‘打架’了。”
这话让工班一下子热闹起来。吉大锋趴在桌子上画核心构想;站台门专业出身的戴淑明凭着十几年的经验,补充细节;朱雄辉拿着新本子记点子,戴淑明的老本子上又添了不少密密麻麻的草图。
上百次功能验证后,到了正线试验的日子,阳台山东站的风很大,朱雄辉踩着人字梯接线路,汗珠顺着安全帽系带滑进眼睛里,他使劲眨了眨,抬手用袖口抹脸,袖口早已经湿透,擦了跟没擦一样。吉大锋在底下扶着梯子,仰头喊道:“雄辉,慢点儿,看看左数第三根线接牢没?”戴淑明举着图纸核对,声音被风吹得飘:“没错!红接红,蓝接蓝,就像给新人牵红线!”
装置运行的第一个月,监控屏上的电流数值突然飙升,超过了设定的动作电流值。“咔嗒”一声轻响,装置自动断开等电位连接,站台门未发生打火现象。站台门控制室里的掌声一下子炸开来,震得窗户嗡嗡直响。
当吉大锋把《站台门等电位连接自动控制装置》获得客运三分公司技术创新一等奖、深圳地铁运营集团技术创新二等奖的证书及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依次挂在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后,他举着茶杯,冲众人大声说道:“这奖是咱全家的。”在21个茶杯碰在一起的清脆的响声里,戴淑明的老本子和朱雄辉的新本子并排躺着,灯光照着本子上的“工作记录”4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
维修六工班21个本子在一天天增厚,让新字迹染上旧故事的温度,让老纸页续着同心协力的新篇。他们是16号线上的“守夜人”,更是拧成一股绳的“家里人”。吉大锋说:“护好工班这‘小家’的暖,才能让城市‘大家’的路走得更稳,21颗心靠得越近,这条线就越平安。”

图片1:班组全家福 1.png
图片2:班长吉大锋(中)在指导组员更换消防水管Y型过滤器 2.png
图片3:组员们在进行压式呼吸器与心肺复苏培训 3.png
图片4:组员们在对EPS设备进行年检 4.png
图片5:组员们在对站台门等电位连接自动控制装置进行攻关 5.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