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王翔的光影人生:把对石油的热爱融进镜头(图5幅) ◎杨军 许亚丽 今年54岁的王翔,是冀东油田油气集输公司高尚堡联合站装烃班班长,工作之余喜欢摄影,甚至到了痴迷的状态。 王翔说,他钟情摄影的起源来自他小时候喜欢看的连环画和解放军画报,看到那些高大的英雄形象特别羡慕,心想自己啥时也能记录下这些美好的画面呢。可惜那时没有条件。直到他上了石油技校,加入了摄影协会,拿起了相机,学会了冲洗胶卷,才对摄影爱得愈发不可收拾。 因为喜欢,王翔经常拍一些班组员工的工作、生活照。记得有一次,生产运行班的一个小伙子找到他,问道:“王哥,您能多给我照几张工作照吗?我想用手机传回家去给父母看一眼。年轻时不懂事老让他们操心,我想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现在也是有用的人了。”小伙子的一席话让王翔深受感动,也让他从此对摄影充满了敬畏,因为每一张照片里表现的,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和梦想的真实写照。 要想创作出好的摄影作品,必须要付出很多难以想象的艰苦。2023年春节期间,受寒潮天气影响,渤海湾地区大幅降温,最低气温达零下18摄氏度,冀东油田南堡1号人工岛附近海面出现大面积浮冰,最大冰块厚达30厘米。为保障海上油气运输正常进行,破冰船“立通拖2”号已调集至南堡1号人工岛,正日夜在码头周围的海面上进行破冰作业,以确保出海航道通畅无阻。 得到这个消息后,大年初四凌晨4时,王翔驾车赶赴码头。当时码头寒风刺骨,手指在室外不到1分钟就冻得麻木了。为了吸取上一次冬季拍摄无人机因温度低坠海的教训,他给无人机电池贴上了暖贴,并放在温暖处,飞的时候才装机。在码头肆意的海风中,在人工岛天寒地冻的环境下,王翔用无人机和相机记录下了1号人工岛破冰保运的震撼场景。当太阳从远处的海平面冉冉升起时,万道霞光铺满了冰封的大海和人工岛,壮观的画面深深震撼了他,眼角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不清楚那是激动的泪水,还是冻出的泪水。那天拍摄的视频作品《海上破冰行动》刊发于2023年2月9日的央视频,引起了员工的广泛关注。 因为身处一线班组,也给了王翔无限的摄影创作空间。有一年冬天,高尚堡联合站高达50米的再生塔发生了冻堵故障,两名员工上塔排查,为了真实记录下他俩的劳动画面,王翔也跟着爬了上去。当时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50多米的高空更是高处不胜寒。他拿相机的手都冻得按不动快门了,那从四面八方灌过来的风更是让他站都站不稳。他深呼吸了几口气,努力告诫自己镇定下来,又比两名巡检人员来回多爬了几米,用麻木的手举着相机记录下了同事冒严寒工作的感人画面。 后来王翔又自费买了无人机,开始了地、空立体化的拍摄。王翔说,他喜欢拍摄春天姹紫嫣红的青龙河。青龙河从高尚堡联合站门前穿过,直通大海。春天的青龙河两岸景色宜人,原本光秃秃的盐碱滩点缀上了绿色,沉寂了一个冬天的河水开始奔腾,出海的渔船在水面上乘风破浪,溅起的水花迷离了春天的眼睛。王翔用无人机记录下了这个美景,《渤海明珠大美冀东》在2024年2月4日的《石油商报》04版整版刊发。 王翔喜欢拍鸟类天堂的曹妃甸湿地。曹妃甸湿地是具有国际意义的北方最大的滨海湿地。湿地内鸟类众多。高尚堡联合站就坐落于曹妃甸湿地区域。一到春天,成群的赤麻鸭、东方白鹭、海鸥等就会在高尚堡联合站的生态池内嬉戏,或在上空盘旋,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这样的美景王翔岂能错过,《湾畔春来暖万羽舞翩跹》被刊发于2025年2月18日的《中国石油报》一版。 王翔说,他还喜欢拍秋季高尚堡油区,那里不仅有林立的抽油机,还有碧波和“绿电”相融的水面光伏发电项目。在万顷碧波上,石油员工划着小船在光伏板间穿行。从空中俯瞰,水面上留下了一道道美丽的弧线。他的作品《绿能涌动春意盎然》刊发于2024年10月16日《中国石油报》一版。 冬季的曹妃甸油库码头也是王翔拍摄的打卡地。他曾在黎明日出时分去目睹曹妃甸油库码头的芳容,在红日跳出海平面的一瞬间,霞光映红了油库码头,天海合一,沐浴在朝日中,充满勃勃生机。那一刻,蹲守一夜的困乏一扫而光,王翔说,他为油田有如此美丽的风景而自豪。 爬冰卧雪、披星戴月,追逐冀东油区光影,王翔把对石油的爱深深融进了自己的镜头。王翔说,摄影不仅在工作中对他有帮助,更是丰富了他的业余生活,让他感觉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多彩的。 图片1:王翔在训练场地拍摄员工技术比武
图片2:拍完人工岛海上日出后兴奋的王翔
图片3:王翔拍摄的大雪后巡检的员工
图片4:王翔拍摄员工在生态池里开展清洁水质作业
图片5:工作中的王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