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职工在海外】 开栏的话:在世界版图的钢筋水泥间,千万“中国职工在海外”的建设者们跨越山海,以他乡为故乡。无论是中国电建市政集团在沙漠戈壁架起能源管道的团队,还是扎根热带雨林竖起通信铁塔的工程队伍;无论是深耕海外基建的施工人员,还是支撑项目运转的技术、管理与服务工作者……他们都在用脚步丈量世界,让“中国建造”的印记跨越重洋。“中国职工在海外”栏目将聚焦这群行走全球的筑梦者,用文字与镜头记录他们在异国土地上的坚守:是技术攻坚的智慧闪光,是文化交融的温暖故事,更是平凡人用双手托举家国理想的滚烫足迹。让我们一同推开这扇窗,走进他们的真实世界,感受跨越国界的匠心温度,见证中国制造背后的时代力量。 从刚果(金)红土路到雅万高铁:我的海外安全筑梦记(图2幅) ◎程显东 “这些画面太真实了,三代人守着同一个信念走南闯北,在异国他乡把日子过成了战场,又把战场变成了家园,这才是中国工人最动人的模样啊。”前不久,“2025年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团标宣贯暨班组创建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天津举行,其间,《班组天地》杂志总编辑夏晓凌在中国电建市政集团(以下简称电建市政集团)总部的企业展厅里,望着刚结束播放的情景剧《三代人》屏幕,声音带着些许哽咽,对陪同人员感慨道,“这样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看见,他们在海外的每一步坚守,都是在为‘中国建造’铺路。我们该多写写这些平凡又伟大的身影,让更多人知道,中国工人在世界舞台上有多亮眼。” 从1987年初涉国际工程时的踉跄起步,到如今在欧洲、东非、中西非、西南非、北非、中亚、南亚7大区域市场扎下稳健根基,电建市政集团的海外版图在近40载风雨中不断延展。最初,电建人只能承接小型援建项目,带着“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踏出国门;而现在,足迹已遍布50多个国家,公路如丝带穿梭原野,市政设施点亮异国都市,房建项目构筑宜居家园,水利水电工程滋养干涸土地……英、法、俄、葡、阿拉伯语5大语系地区,都深深镌刻着“中国电建市政”的品牌印记。 这份跨越山海的成长,凝结在一座座沉甸甸的奖杯里——境外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等荣誉,是对工程品质的最佳注解;也闪耀在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中,全国劳动模范、天津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们是千万建设者的缩影。 更多的电建人,则是在异国工地上默默书写奉献篇章。有人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把思念藏进行囊;有人带着对世界的好奇,在陌生土地上追逐成长;更有人怀揣“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用团队协作破解难题,以敬业创新雕琢精品。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企业发展,与国家开放同频,与时代脉搏共振,在全球舞台上共同绘就了属于中国建造的奋进画卷。 而我,正是这千万建设者中平凡的一员。在公司海外市场迎来快速发展的2013年,我循着前辈们踏过的足迹,主动请缨加入刚果(金)铜矿项目团队,开启了自己与海外工程的不解之缘。那是我第一次跨出国门,17个小时的航班在迪拜转机时,窗外的沙漠与云层交织成陌生的画卷。抵达刚果(金)首都金沙萨后,我们换乘越野车,在尘土飞扬的红土路上颠簸了7个小时——车轮碾过坑洼时,车厢里的行李架哐当作响,每个人的脸上都蒙着一层细密的红沙。 项目营地还在筹建中,首批生活物资还没有到,非洲的米面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更难熬的是昼夜温差,白天烈日当空,温度计指向40摄氏度,傍晚一场急雨过后,气温骤降到10摄氏度,晚上经常被冻醒,还有同事感染了疟疾,让整个团队都绷紧了神经。 但困难从未淹没斗志。项目的第二个月恰逢“安全生产月”,我和团队成员熬夜啃资料,把中文规程翻译成法语标注,在发电机轰鸣的板房里模拟抢答。决赛那天,当主持人宣布“中国电建市政队获胜”时,我们3个抱着奖杯在烈日下跳起来,汗水混着喜悦淌进眼里,涩得发烫。 为了让安全管理落地生根,我与项目法语翻译员一起组织中法双文的安全教育培训材料,我们把“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临时用电要装漏电保护器”这些条款,翻译成夹杂着当地土语的法语,配上图片做成小册子。第一次给当地雇员进行安全培训时,我还担心他们听不懂,没想到每一个人都睁大眼睛听我讲,有人掏出笔记本认真记录。休息时,众人围过来,问道:雨季脚手架会打滑,怎么办?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安全是跨越语言的共通语。 物资短缺时,我们就自己动手。我和物资采购人员购买木材和油漆,用砂纸把木板打磨光滑后刷上漆,再写上“当心坠落”“小心触电”等双语标识。看着这些带着树皮纹路的警示牌立在工地四周,同事们调侃道:“这才是真正的‘因地制宜’。” 后来,我回到总部工作后,依然会频繁踏上海外项目的土地进行安全检查:肯尼亚、卢旺达、印度尼西亚……在印度尼西亚万隆的雅万高铁项目部,我乘坐东风机车巡查线路周边安全情况,在焊轨基地、铺轨现场研学安全管理。2023年的春节让我终生难忘——第一次在海外过春节,项目部近200名中方员工在一起聚餐,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之时,我们依旧能看到绚烂的烟花,让海外员工也有家的感觉。 每一次远行,都让我刷新对“海外工程人”的理解。我不仅学到很多海外安全管理的经验,感受了外籍工程师工作的严谨和职业精神,更听到了中国职工在海外的那些感人的故事:许多老员工扎根海外工作20多年,他们把对家人的思念藏在行李箱深处,用“舍小家顾大家”的坚守,在异国他乡书写着中国建造的故事。 这些故事里,有技术攻坚时的不眠之夜,有文化碰撞中的相视一笑,更有工程竣工时的热泪盈眶。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却串联起了“一带一路”上最动人的风景——那是中国职工用双手搭建的桥梁,不仅连接着道路与河流,更连接着不同国家人民的心。 正如夏晓凌所说,海外员工的这些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看见。因为它们不仅记录着一群人的奋斗,更见证着一个国家的开放与成长;不仅闪耀着个人的微光,更汇聚成照亮世界的中国力量。 图片1:程显东在雅万高铁项目万隆铺轨基地进行安全检查
图片2:程显东(左一)在卢旺达水电站项目进行安全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