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生活中,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是很常见的皮肤病,但由于这两种皮肤病有类似症状,部分患者常把这两种皮肤病混淆。那么,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区别有哪些呢?北京天坛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周纡为您讲解。
如何区分湿疹和特应性皮炎?
湿疹是多种皮肤炎症的统称,表现为丘疹、水疱、渗液或脱屑,伴有瘙痒。发病部位不固定,可见手足、四肢、头面部等,包括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汗疱疹、钱币状湿疹等。病因相对复杂,既有遗传、免疫、精神紧张等内因,也有接触过敏原、皮肤干燥、感染、光照等外部因素。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湿疹,又名特应性湿疹,曾被称为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症状表现为皮肤干燥、湿疹、剧烈瘙痒等。更多见颈部、腹股沟、外阴、肘窝、腘窝等皮肤皱褶部位。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多始于婴幼儿期,常合并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该病没有传染性,病程很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一般无生命危险。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特殊的、慢性复发性湿疹,可以理解为“湿疹”是一个大家族,特应性皮炎是家族中那个最顽固、最爱“刷存在感”的成员。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原则都是恢复皮肤正常的屏障功能,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寻找并消除诱发和加重因素,减少和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代医学中,二者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外用药物搭配口服抗组胺药,湿疹合并感染时需用抗生素。湿疹的疗程相对较短,特应性皮炎更难治愈,近年来有一些生物制剂和靶向药物,严重者需口服免疫抑制剂。
中医如何认识和诊治这两种疾病?
湿疹,中医对应的诊断是“湿疮”。而特应性皮炎,中医多称为“四弯风”“湿疮”或“血风疮”。如皮疹发于肘窝、腘窝者即为“四弯风”;皮疹有渗液则为“湿疮”;皮肤粗糙脱屑多称“血风疮”。两者临床辨证基本相同,主要有血热、湿热、脾虚、阴虚、风燥等等。
特应性皮炎则更多有先天禀赋不足因素。治疗方法根据皮疹具体表现而定:早期皮疹泛红有渗出时,以清化湿热,凉血散风为主;中期皮疹色暗,渗出减少时,以健脾渗湿为主;晚期皮肤干燥粗糙增厚时,治疗以养血润燥为主。特应性皮炎更需要注重调节过敏体质。
配合外治法效果会更好,早期可用清热化湿的草药湿敷,晚期多以凉血润燥的药膏涂抹。针刺治疗和刺络拔罐:可取曲池、血海、足三里等穴位调节气血;刺络拔罐有泄局部热毒,祛瘀活血的作用。
防治皮肤病 日常护理很重要
皮肤病的忌口很关键。生冷食物会损伤脾胃运化功能,是身体产生湿气的主要来源,同时降低人体免疫自我修复能力;辛辣刺激性食物助湿生热,容易引起瘙痒发作;海鲜等含有异体蛋白,可能诱导过度免疫反应;香椿、韭菜等食物具有升发之性,可能致使皮疹反复难愈。
居住方面,避免潮湿闷热,注意通风换气,衣物尽量选择纯棉吸汗透气的面料,外出需要防晒。早睡早起,规律作息,充足有效的睡眠有助于免疫功能恢复。心情舒畅是免疫功能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情绪不稳、肝气郁结,也会妨碍脾胃运化和气血流通。适当锻炼有助于气血运行和脾胃运化,对皮肤代谢有益。避免局部刺激十分关键,过度抓挠和热水烫洗虽然可以临时缓解瘙痒,但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容易导致皮肤损伤感染,引发局部炎症,加重瘙痒恶性循环。
对于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来说,西医偏于对症局部治疗,中医则强调整体辨证论治,两者可以相互配合,取长补短。需要指出的是,特应性皮炎患者大多属于过敏体质,常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如鼻炎、哮喘等,但这种体质并不是不能治愈,注意规律的生活方式,长期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全面调节体质,过敏状态是有可能解除的。
□本报记者 宗晓畅 通讯员 李焕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