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回复: 0

[已见刊稿件] 陕煤集团黄陵矿业一号煤矿: 诺莎+人工智能 130立方米每分钟瓦斯可防可控

发表于 昨天 21:3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陕煤集团黄陵矿业一号煤矿:
诺莎+人工智能 130立方米每分钟瓦斯可防可控(图3幅)
◎倪小红

井下数百米的巷道里,防爆灯的白光刺破浓稠的黑暗,10多度的“上山”路崎岖难行。53岁的瓦检班班长程长平却走得稳当,他掌心攥着的巡检记录仪在灯光下泛着冷光。“这小家伙,比我带过的徒弟还靠谱。”这位在陕煤集团黄陵矿业一号煤矿干了30年的“老瓦检”,摩挲着巴掌大的设备,眼里的赞许藏不住。
程长平口中的“小家伙”是该矿应用的NOSA+AI(诺莎+人工智能)煤矿瓦斯防治智能管理系统矿用巡检记录仪,具备了安全管理现场动态检查、检查内容自动推送、隐患现场取证、语音通话等功能,能及时上传瓦斯浓度数据,地面技术人员根据数据分析,掌握瓦斯变化动态并采取措施,确保瓦斯得到有效控制,让安全管理更加畅通高效。
一号煤矿绝对瓦斯涌出量高达130立方米每分钟,是陕西省范围内排名第二的高瓦斯矿井,瓦斯防治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头等大事。今年来,该矿在通风系统管理、瓦斯防治各个环节上优先推动信息化、智能化。该矿搭载NOSA+AI智能化管理系统,采用Al识别技术对瓦斯防治作业过程中设计、施工、验收、评价、分析、检验、验证、预测、监督、控制的全流程管理,建立煤矿防突体制机制、全面监控瓦斯参数、强化钻孔设计及施工管理,帮助煤矿管理人员科学决策、精准施工、精益管理。
“在矿井的瓦斯管理中我们吃过大亏。2004年6月15日,矿井涌水堵了巷道,500米盲巷成了瓦斯‘陷阱’,爆炸夺走我班瓦检员李瑞的生命,他老婆抱着刚满周岁的娃在井口哭了3天3夜,那撕心裂肺的哭声能把巷道的石头哭裂。”时隔21年,回忆起那场灾难,程长平心里仍有难以平复的伤痛。
“那都是老黄历了,现在大不一样了。”通风队队长苟敏敏接过话头,手里拿着平板划开系统后台,屏幕上跳动着各工作面的实时瓦斯浓度、钻孔施工进度、巡检轨迹。他说,“你看这个掘进一队的624掘进工作面,系统刚才自动预警了——钻孔深度差了0.3米。AI识别到施工参数不对,立马推送给当班班长,班长带着人现场复核,半小时就补打到位。换以前,得等验收时才发现,耽误工期不说,还可能留下瓦斯积聚的隐患。”
走进一号煤矿智能抽采监控中心,大屏幕上跳动着矿井采、掘工作面的实时数据,对井下空气中的甲烷、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以及周围温度、湿度等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精确分析出作业场所内各类气体的数值,并将监测数据实时投屏在LED(发光二极管)显示屏上,同时接入井下工业环网,将数据实时发送至地面配套的瓦斯巡检系统平台,实现瓦斯巡检工作智能化。
“这套NOSA+AI系统就像给矿井装了‘千里眼’和‘顺风耳’。钻孔设计时,系统根据煤层地质数据自动生成最优参数,避免人工计算偏差;施工中,AI实时比对钻孔角度、深度与设计值,一旦超标就声光报警;验收环节,不用再扛着仪器跑现场,系统自动调取施工录像、传感器数据,生成验收报告,钻孔有效率从过去的72%提到了95%,通风队班组从8个精简至2个,队员从125人减至85人,每年就少花了近300万的灾害治理成本。”说起对瓦斯的安全监管,随着安全监管的科技支撑力度不断加大,一号煤矿总工程师付天河越发“心中有数”。
程长平往巷道深处走了两步,防爆灯的光晕里,能看见巷壁上嵌着的瓦斯传感器,红灯绿闪,巷道顶上传来通风机的嗡鸣。
“前阵子,李瑞的儿子来矿上参观,这孩子考上中国矿大安全工程系研究生,盯着系统大屏直点头。他跟我说:‘程叔,我爸那时候要是有这东西,就好了。’我告诉他,现在有了,以后再也不会有矿工像你爸那样,把家扔在井口了。”说话间,记录仪突然“嘀”地响了一声,弹出新任务:检查632回撤面密闭墙瓦斯浓度。程长平握紧设备,转身往回撤面走,脚步比来时更稳了些。防爆灯的光在他身后拉出长影,巷道深处的黑暗里,那些曾经飘荡的哭声,仿佛正被越来越密的智能监测网,一点点挡在安全之外。
NOSA+AI煤矿瓦斯防治智能管理系统只是一号煤矿瓦斯智能管理的一个缩影。一号煤矿围绕瓦斯治理,实施瓦斯精准抽采“七步走”战略,不断升级瓦斯治理“技能包”,加快智能可视化打钻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推广大孔径长距离定向高位裂隙钻孔抽采瓦斯技术,提升瓦斯抽采钻孔施工效率与抽采效果,引进了AI可视化装备,对钻孔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控,钻孔施工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建成了智能通风系统,实现井下瓦斯浓度、风压、风速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分析和计算、自动调整风量;建设了地面集控系统,实现主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一键倒机、不停风切换等功能;完善了智能压风系统,实现压风机数据监测、远程控制自动调整风量、超限预警功能。瓦斯治理由从“治得住”向“治得精”和“治得省”转变,瓦斯治理走在了行业的前列,连续多年被陕煤集团评为“瓦斯‘零’超限示范矿”。
从“吃大亏”到“心里踏实”,变的不只是设备,更是整个瓦斯防治的逻辑。过去是“出了问题再补救”,现在靠智能系统“盯着风险往前赶”。这130立方米每分钟的瓦斯涌出量,在科技的加持下,终于从“悬顶之剑”变成了可防可控的“透明数据”,让每一个下井的矿工,都能带着安心去,迎着阳光回。
图1:一号煤矿职工通过巡检记录仪,检查工作线瓦斯浓度数据 1.png
图2:一号煤矿职工应用智能钻机精准施工瓦斯钻孔,推进瓦斯精准抽采 2.png
图3:一号煤矿智能抽采监控中心 3.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