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回复: 0

[已见刊稿件] 从“活下去”到“出海去”

发表于 6 天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活下去”到“出海去”(图6幅)
——江铜集团(德兴)实业有限公司转型发展纪实
◎ 龚志文    张星
今年52岁的营销室主任张铭伟如果是在26年前,怎么也不会想到——2025年8月,20台由江铜集团(德兴)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智能开关柜,已经跨过亚非大陆的经纬线,销往大洋彼岸的赞比亚。
转眼在江铜集团(德兴)实业有限公司工作了整整26年的他,见证了江铜实业公司的沧桑巨变。
千禧年初,江铜实业公司像暖棚里的藤蔓,攀附在江铜集团的枝干上,靠着内部订单便活得安稳。后来铁饭碗碎了,市场的浪头拍过来,大家在风雨里扎根,从找米下锅到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26年来,江铜实业公司凭借壮士断腕的改革决心精简业务、开拓市场,以真金白银的科研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凭借过硬产品质量和贴心服务,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从内部依赖到“出海远航”的华丽转身。
觉醒:从做“中间商”到做“自主研发”
实业公司成立于1999年,成立初的主要任务是服务矿山发展,主营业务为管道、电气开关柜、工作服等。彼时的江铜实业,像被暖棚护着的幼苗——随着江铜集团世界五百强排名逐步跃升,内部订单如涓涓溪流持续涌来。
所属电修分公司经理王琛回忆道:“我们公司开关柜生产班建厂的雏形,主要还是采购来大厂的原材料,自己生产柜体,自己进行接线组装,核心技术实在不足。”
从1999年成立到2008年,依托江铜内部市场保护红利,开关柜业务便做到了400万元的销售体量。但是,工人大多为在岗职工的家属,安置色彩明显,专业素养普遍不高。想做成核心技术,很难。
“大多数的时候,更像是‘中间商’。”王琛如是评价。
伴随着江铜集团的市场影响力日益增强,该集团提出,取消内部市场的红利保护政策,推动内部的经营企业参与外部市场竞争,公平竞争进行商业活动。
“日子不好过,集团内部的项目都要开始招投标了,我们的价格、技术、服务没一样有优势,‘铁饭碗’说没就要没了。”老员工金香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语气中仍带着后怕。
实业公司下定决心,围绕着提升企业实力,进行“刮骨疗毒”。2008年,当北京奥运的烟火在鸟巢上空绽放,全球目光聚焦中国时,江铜实业的会议室里正燃着另一簇“火焰”——班子成员连续3天业务研讨,最终在白板上重重圈下“走出去”3个字。
这股“扒层皮”的狠劲,成了改革的引擎。公司当年就拿出年度利润的30%(约80万元)作为专项学习经费,不仅先后8次组织团队赴施耐德、上海化工研究院等单位“取经”,还三顾茅庐请来了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的退休专家。
“效果立竿见影,我们又花费100万元,在2013年采购了数控三大件设备,折弯机、剪板机和冲床,就是为了对标头部企业。”王琛说道。到2013年,开关柜生产班销售收入便增长至800万元,截至2024年,更是创下2000万元的销售纪录。
破局:从内部市场打入国内市场
为了实现更好发展,实业公司决定优化低效业务,做强拳头产品和主营业务,同时,加大外部市场开拓力度,让党员们去跑市场。
2010年春节刚过,当大家还沉浸在热闹的氛围中时,营销室主任张铭伟已经拿起了销售报表进行分析。超过90%的销售收入来自内部市场。相比之前,外部市场的份额增加了10%,有进步。但是距离完全实现参与市场化竞争,还有很大的差距。
“先扛最难的活!”党员年顺主动请缨,成了公司第一批跑市场的业务员。他看着墙上省区地图上稀疏的红色圆点标记,客户一句“你们只懂内部供应”像冰锥扎在心上。他摸了摸胸前的党员徽章,把苦涩咽进肚里,在笔记本扉页写下:“明天去邻省矿场”。
在这场改革里,实业公司职能室精简超两成,班组从53个减到42个。建立了四川、江西、浙江等9个营销片区。2013~2016年的3年间,实业公司外销收入增幅超30%。
如今再看年顺的办公室,墙上的地图早已被红点占满,市场调研报告堆成小山。年顺笑着说,“以前守着内部订单,心里空落落的;现在每笔合同都浸着汗,踏实!”正是这群“年顺们”,为濒临绝境的企业,硬生生跑出了一条活路。
活下来,只是第一步。技术落后、人才断档、产品竞争力不强,一道道发展难题摆在江铜实业公司面前。
2016年3月,一场管道产品招标的惨败,像一记警钟重重敲响。
“报价明明更低,可客户总工程师劈头就问:你们的核心技术和专利壁垒在哪里?”实业公司管业分公司经理王武彬回忆那一刻,仍觉脸颊发烫,“我们几个人面面相觑,一个字都答不上来。”
“技术创新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必须为转型这台沉重的机器,装上强劲的‘智造引擎’。”江铜实业公司党总支书记徐建荣态度坚决。
2016年7月的一个深夜,由党员王琛领衔的攻关小组,因一次失误,导致价值68000元的进口核心模块在一声爆响中化为焦炭。就在团队士气濒临崩溃之际,党总支书记徐建荣带着夜宵走了进来,拍着王琛的肩膀说:“创新路上,谁能不摔跤?烧个模块算什么‘学费’?只要方向对,大胆试错。组织就是你们的后盾。”
组织给的底气远不止精神鼓励。在2019~2024的5年间, 实业公司累计投入科研经费超1000万元,激发了包括王琛在内等一众青年搞研发、做产品的热情。2024年1月,王武彬团队的《速顶法特大口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开发》项目一举斩获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更令人振奋的是,以此技术为核心,《特大口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快速挤出法》等11项国家专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些刻着“自主研发”烙印的证书,成为企业挺进高端市场最锋利的“开山斧”,也展现了江铜人“同心、同创、同进”的文化自信。
进军: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
当企业羽翼渐丰,走向广阔的市场便成为必然选择。
2024年7月,江铜实业公司党总支果断决策,成立“市场开拓党员先锋队”,由公司领导挂帅,党员业务骨干为核心,向全国市场发起冲锋。
同年10月,实业公司管业分公司经理王武彬带队在川西高原海拔4000米的稀土项目工地上,每挪一步都伴随剧烈的头痛和窒息感。四川牦牛坪的客户裹紧羽绒服,望着风雪中摇晃的测量设备皱眉:“这种环境,你们方案真能落地?”王武彬没辩解,径直走到设备旁,指着聚乙烯等多项参数逐项讲解。3小时后,当王武彬用几乎握不住笔的右手在合同上签下名字,四川牦牛坪的客户郑重地说:“这拼劲儿,我认。”
同一时空,哈萨克斯坦谈判桌前的空气灼热如沸。客户将绝缘标准文件推过桌面:“参数差3%,不用再谈!”客户对产品的绝缘标准提出了远超国内的苛刻要求。王琛和团队连夜奋战48小时,翻阅大量国际资料,进行模拟演算,终于撰写了一份详尽的英文技术报告,既完美解答了客户的疑虑,又优化了方案。
凭借着持续改进运营模式和产品质量,江铜实业公司成功进军国际市场。2025年3月,公司成功拿下赞比亚高低压开关柜项目,斩获近40万美元的自主外贸订单,再次斩获国际订单。
26年倏忽而过,如今他站在码头上,看印着“江铜制造”的智能开关柜被吊上货轮,甲板的风掀起他鬓角的白霜。掌心的老茧换了层又一层,当年车间里那股安稳的铁锈味,早被跑市场时的风尘、实验室的臭氧味、谈判桌上的咖啡香层层覆盖——这双手,曾只懂按图焊接,如今正托着一家企业从暖棚走向深海的漫漫长路。
这支经历了市场淬火而重生的“实业军团”,正从内部市场,走向广阔的国际市场,在转型升级路上,续写更精彩的“老牌国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图1:班组员工利用业余时间探讨技术难题 1.png
图2:党员“突击队”现场攻关技术难题 2.png
图3:党员突击队现场安装管道 3.png
图4:技术人员进行管道图纸审定 4.png
图5:研发团队开展技术研讨 5.png
图6:工人进行开关柜安装调试 6.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