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他们硬是在黄沙孤岛上种出个“春天”(图2幅)
◎杨军 魏冀春
一张拍摄于今年夏天的冀东油田南堡2号人工岛航拍图,展现了这座海上孤岛的绿色蜕变。从航拍图上看,纵横交错的两条中心路将人工岛划分为4个区域,驻岛员工以英文字母“A、B、C、D”将其命名。其中A、B、D等3个区域遍布抽油机、点泵房、计量间等生产设备设施,唯独C区例外,被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覆盖。这片绿洲的诞生,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渤海湾上的生动实践。
冀东油田南堡2号人工岛地处渤海湾,四面环海,距离陆岸3.5公里,是名副其实的孤岛。岛上上班的员工乘船上下岛,执行“上7天休7天”工作制度。如果遇到恶劣天气海上限航,则又要在岛上再多待几天。
2013年,在南堡2号人工岛建设初期,地面还没有夯实,岛上光秃秃的,海风一吹,漫天黄沙。艰苦的工作环境,给员工生理、心理带来极大挑战。在海风的肆虐下,沙子像刀片一样划过员工的脸颊……改变,就从那时开始萌芽。
2014年春天,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南堡2号人工岛的驻岛员工利用工作之余,开始了植树造林的探索。人工岛建筑面积345亩,抛开生产区、集输区、办公区和岛内交通道路,可供植树利用的土地十分有限。最终,岛体西北侧的固化土回填区被选为目标区域,但这里的土地碱性大、孔隙小,植物很难成活。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驻岛员工工作之余拿起锄头和铁锹,开始了艰难的海岛垦荒。岛上第一批尝试种植的几棵桃树无一存活。但这并没有让大家气馁。下岛轮休期间,员工们遍访周边苗圃场,请教提高树苗成活率的方法。根据专家建议,他们采购了环境适应性更强的柳树、李子树,根据树苗规格及根系大小调整树坑直径,坑底填充绿化土。
当小树苗的枝头泛起第一抹绿芽时,消息迅速在岛上传播开。员工反响之热烈,不亚于岛上又诞生了一口高产井。
树苗成活率的问题解决了,但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挑水灌溉效率低的问题又暴露出来了。于是,他们开挖灌溉渠道,埋设PVC灌溉水管,在雨水回收池内下入潜水泵,形成了一套灌溉系统,只需轻点启动按钮,潜水泵就会把水源举升至管渠,输送到每棵树木。
每一颗树苗都是员工的“宝贝”,驻岛员工实行园林属地管理模式,将育苗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人,挂牌承包,并定期评比出“明星树”,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种树氛围。
2017年,南堡2号人工岛正值产能建设关键时期。当发现绿化区域被划入钻井范围时,员工们立即联系相关人员,重新勘察现场,优化钻机摆放位置,在完成产能建设的同时,保住了这片来之不易的树林。
到2021年,南堡2号人工岛上已累计植树600多棵,存活将近500棵,从最初的一片黄沙变成了桃红柳绿、花果飘香的美丽海岛。
“要是能在树荫下吃一根黄瓜,那样的午后时光才叫一个惬意哩!”2021年夏季的一天,一名员工的一句感慨,让绿色家园建设又有了新目标。大家再次拾起锄头和铁锹,围篱笆、挖垄子、播撒蔬菜种子。短短半个月,他们就拥有了自己的菜园子。辣椒、西红柿、南瓜、茄子、韭菜应有尽有。
如今的南堡2号人工岛今非昔比,已拥有柳树、桃树、李树、葡萄树等500余棵,曾经寸草不生的固化土回填区已是垂柳蓬茸、桃李满园,并更名绿色园林区。夏日,员工们会站在柳树旁,借着树荫乘凉,享受着“避暑胜地”带来的清凉。
把人工岛建设成绿色家园,这是“两山”理念在渤海湾的生动实践,也是全体驻岛员工共同谱写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篇章。在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上,绿色正成为最动人的底色,见证着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交相辉映。
图1:南堡2号人工岛职工挖沙种树
图2:南堡2号人工岛职工采摘自己种的蔬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