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回复: 0

[已见刊稿件] 潮汐标记

发表于 前天 21:3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潮汐标记(配图1幅)
◎季凡越
季布用绝缘胶带缠好最后一处线头,海风裹着咸腥的气息从配电室的窗口灌进来。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电子钟,表盘边缘结着一层薄薄的海盐结晶。5时30分,距退潮还有一个小时。他摘下手套,从工具包里掏出保温杯,里面泡的崂山绿茶早已凉透,但他还是喝了一大口。茶水带着海风般的涩意滑入喉咙,就像他每天维护的渔船电路,必须经得起风浪的颠簸。
“老季,三仙山景区的照明电路又跳闸了。”工友老王站在门口喊道,工装裤上还沾着早上检修渔港时蹭上的海藻。
季布点点头,把保温杯塞回工具包。他喜欢这种有明确因果的问题,就像渔民们说的“无风不起浪”。不像上周张玉硬拉他去看的那场话剧——在三仙山大剧院演的《资本论》,演员穿着现代服装,却戴着八仙的面具,在台上又唱又跳。他在台下昏昏欲睡,而张玉眼睛发亮,还说这种“后现代解构”让她想到海市蜃楼。
景区电路的问题仍是潮湿导致的短路。修复之后,季布在维修单上签下名字,字迹工整得像渔网的经纬线。他脱下沾满盐渍的工作服,换上干净的蓝衬衫。手机在兜里震动,是张玉发来的语音:“我在八仙渡的‘海天一色’咖啡馆,给你带了惊喜!”
季布的嘴角不由地扬了扬。这位从事艺术工作的张老师总能让他的生活像潮间带一般斑斓。虽然他不明白她说的“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有什么区别,但他喜欢她谈起这些时眼中闪烁的光,像是阳光下的浪尖。
“季师傅,明天赶早潮的渔船得提前检修电路。”传达室里的老林叼着海柳烟斗提醒道。
“记下了。”季布点头应道。他的生活就像蓬莱的潮汐表,精确到分钟。
推开“海天一色”咖啡馆的木门,海风混着咖啡香扑面而来。张玉坐在窗边的位置,窗外就是八仙渡口停泊的渔船。她今天穿了件钴蓝色的扎染连衣裙,像是把一片海浪披在身上。
“猜猜今天是什么日子?”她推过来一杯浮着海星拉花的卡布奇诺。
季布看着窗外的潮水计算日期。不是她的生日,不是他们第一次在蓬莱阁相遇的日子,也不是任何鱼汛期。“呃……”
“是我们第一次约会看话剧的一周年!”张玉从包里抽出两张烫金门票,“三仙山大剧院重排的《八仙过海》,这周六首演!”
季布觉得胃部像被渔网勒住一样。上次那场演出让他如坐针毡,演员戴着吕洞宾、铁拐李的面具讨论如何过海、各显神通,看得他云里雾里。“玉儿,这周六我得检修休渔期的渔船电路。”
张玉的笑容僵在脸上,像退潮后搁浅的贝壳。“你总是这样。每次我想带你看看不一样的世界,你就躲回你的配电箱里。”
“不是躲,”季布搅拌着咖啡,海星拉花渐渐融化,“这是我的工作。再说那些戴着神仙面具的表演太……”
“太什么?太虚幻?”张玉的声音像是突然涨潮的海水,“你知道吗,你这种渔村思维就像总在浅海区打转的舢板!”
季布握紧了杯子。“舢板怎么了?没有这些‘浅海思维’,你们艺术家连出海采风的船都发动不了!”
“你!”张玉抓起绣着海浪纹的帆布包,站了起来说,“艺术是精神的远航,不是你发动机的转速!”
“我的‘发动机’很好,”季布看着窗外的渔船说,“至少能让灯塔按时亮起来。”
张玉推门冲了出去,门楣上的贝壳风铃剧烈摇晃。季布盯着她留在桌上的门票,“三仙山大剧院”那几个烫金字在夕阳下闪着刺目的光。
接下来的两周,潮汐依旧准时,但他们谁也没有联系对方。季布把全部精力投入工作中,甚至主动申请去最偏远的砣矶岛检修风电设备。周五下午,他在检修渔港的高压配电箱时,一时分神,被电弧灼伤了手臂。
“老季,你的魂儿是被海娘娘勾走了吗?”老王递来一瓶冰镇啤酒道,“跟小张老师闹别扭了?”
季布拿啤酒瓶冰敷灼伤处,低声道:“她嫌我太实际……说我的世界里只有电压和电流。”
老王哈哈大笑:“咱蓬莱爷们儿讲的不就是个实在嘛!”
季布望着港口的渔船没说话。他想起张玉说过,艺术就像“海市蜃楼”,虽然触摸不到,却让人相信远方有更美的风景。当时他觉得这话太缥缈,现在却莫名念她说这话时被海风吹起的发梢。
周末,季布鬼使神差地来到了三仙山大剧院。公告牌上写着张玉参与策划的“海市蜃楼”现代艺术展正在偏厅展出。他站在一组用渔网和LED灯组成的装置前,努力理解展签上“光的囚徒”是什么意思。
“这件作品探讨的是传统渔业与现代文明的碰撞。”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季布转身,看见张玉穿着志愿服站在那里。海风从窗口涌入,带着淡淡的咸涩。
“你……在做义工?”季布问,注意到她手腕上还戴着他们去年在长岛捡的贝壳手链。
“我是策展人之一。”张玉轻声说,“我以为你不会来了!”
季布环视周围用渔船零件改造的雕塑,老实承认:“我还是看不懂,但想试着理解……你的大海。”
张玉的眼眸像涨潮时的海面泛起波光。她拉起季布的手,走向一件用废旧电路板和贝壳拼成的作品。“这是你们厂退休电工老刘的作品。他说电流和潮汐都是大自然的韵律。”
季布惊讶地发现电路板上焊接的轨迹,竟组成了八仙过海的图案。“这……太神奇了。”
“艺术不一定要高高在上,”张玉指向窗外真实的八仙渡,“它可以像潮水一样,来自生活又回归生活。”
季布忽然意识到,自己每天打交道的电线、配电箱,在晨光中也像张玉素描本上的线条。“我一直以为艺术和渔村是两个世界。”
“就像我以为实用主义没有诗意。”张玉轻轻抚过电路板上镶嵌的贝壳,“我们都忘了蓬莱阁的牌匾上写着什么——”
“人间仙境。”两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走出剧院时,晚霞将三仙山染成一片金红。季布指着路边一个锈蚀的变压器说:“看,那些锈痕多像吕洞宾的泼墨画。”
张玉笑了:“而那个形状不就是刚刚跃出海面的海豚?”
季布拿出手机,给张玉看他偷偷拍下的工作照——晨雾中若隐若现的输电塔像海市蜃楼,暴雨后反光的电缆像一根根连通海天的银线,夕阳中的风电叶片旋转出光与影的韵律。
“这些……都是有生命的。”张玉轻声感叹。
“就像你的那些设计草图,”季布说,“虽然我不懂艺术,但它们让我想起月圆时的大潮。”
他们在三仙山下的海滩并肩漫步,两串脚印在潮间带并排延伸。季布想起小时候老人说的,最高明的渔夫都懂得观察潮汐的韵律。也许生活也是如此,要在涨潮与退落之间找到平衡。
当晚,季布在值班室的日志本上写道:“今天发现,配电箱里的线路和张玉设计图上的曲线,都在讲述大海的故事。只是需要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
第二天检修时,老王惊讶地发现季布在配电箱内壁用防水笔画了只简笔海鸥。“老季,什么时候成艺术家了?”
季布合上箱门,海鸥隐入黑暗。他笑了笑,答道:“这不叫艺术,这叫潮汐标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