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回复: 0

“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走进港澳 激发探索兴趣 厚植家国情怀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记者 冯学知 富子梅《人民日报》(2025年09月20日 第 07 版)

  9月15日至19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2025年“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走进香港和澳门,多位科学、历史文化领域顶尖专家走进两地多所学校,以“少年有志:敢问苍穹摘星辰”为主题,与香港和澳门青少年面对面交流,讲述科学探索和历史文化研究新成果。
  走进香港:“我为我们的祖国而自豪”
  “这是我们国家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基地,青海塔拉滩光伏基地,面积约600平方公里,相当于香港陆地面积的一半。”16日,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演讲厅,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材料学家杨德仁围绕太阳能和光伏发电的演讲,引得在场香港学生阵阵惊呼。
  当日,作为“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走进香港的主场活动,杨德仁等6位专家先后发表演讲。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
  “‘嫦娥奔月’的故事是什么时候有的?我们先来看这张图片……”殷墟考古队原队长唐际根以“文物里的月亮传说”为题,解读中国先民记载在甲骨文、青铜器和战国竹简里的关于月亮的故事,在场学生无不沉浸其中。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信息化总师、航天科普专家雷占许带领香港青少年由太空认识真空,分享了真空计量对宇宙探索的重要意义。在互动环节,他问大家:“如果我们到地外星球,一定要带的一样东西是什么?”“太空服”“土壤和种子”……在听完学生们的答案后,雷占许拿出一面小型五星红旗。
  “我想告诉大家的答案是:五星红旗!我手里的这一面,是跟随嫦娥四号降落到月球背面的首面国旗!我为我们的祖国而自豪!”雷占许话音未落,现场掌声雷动。
  活动后,多名在场的中学生说,专家们的演讲不仅让自己学到了新知识,也对国家科技发展成就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他们为祖国的科学家们感到骄傲。
  在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海洋学家焦念志以“实施海洋负排放  创建新质生产力”为题,分享对海洋保护与碳中和的研究成果,吸引众多师生参加。
  “我们的研究课题关注微生物在海洋碳循环驱动中的贡献,这次活动帮助我更清晰地理解所做课题的重要性,给了我继续深入探究的动力。”参与分享会的香港科技大学海洋科学系一名同学说。
  在香港培侨中学,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带来一场启迪心灵的航空航天专题讲座。他以深入浅出的分享为在场师生带来前沿航天科普,展示中国航天辉煌成就,让师生们直观感受国家科技实力。
  走进澳门:“一次航天启蒙之旅”
  9月18日,澳门理工大学礼堂座无虚席。在“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走进澳门主场活动中,吴伟仁、杨德仁等多位科学文化方面杰出人士与澳门青少年学生面对面交流,讲述我国科技创新和历史文化研究新成果。同学们踊跃互动、积极提问,展现出浓厚的科学兴趣、积极的参与热情。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沈蓓莉表示,希望此次活动进一步激发澳门青少年对科学和历史文化的热爱与兴趣,助力他们把握时代脉搏,厚植家国情怀,当好“一国两制”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澳门理工大学的同学们认真聆听“大师课”,表示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能够近距离得到我国优秀科学家的现场指导,强烈感受到他们矢志不渝追求梦想的科学精神,自己备受鼓舞和激励。
  “今天的大师讲堂是一次航天启蒙之旅,是知识的传授,是梦想的启航。”澳门理工大学校长严肇基对同学们说,“在国家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伟大时代,你们是见证者,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希望你们在讲堂上聆听专家的智慧分享,感受航天事业的魅力,以好学、求知和梦想,照亮未来之路。”
  当天,几位专家还分别走进澳门科技大学、濠江英才学校、教业中学、中葡职业中学、镜平学校、培正中学、东南学校中学部等7所大中学校,与澳门青少年互动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