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辽宁省沈阳市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9月19日,沈阳首家区级工匠学院——苏家屯区工匠学院正式成立。作为2025年“沈阳工匠日”暨“工匠主题月”系列活动之一,该学院的成立是沈阳厚植工匠文化、赋能产业振兴的具体举措,更是沈阳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厚植工匠文化、赋能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 技能人才是连接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的关键要素,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总工会围绕构建体现沈阳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多措并举推进产改工作。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市总工会牵头实施打造一流产业工人队伍三年行动,特别是大力推进辽宁(沈阳)工匠学院建设,打造全国一流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同时组建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的工匠学院联盟,推广企业工匠学院实训基地建设,构建高水平、多层次的沈阳“工匠学院”矩阵,搭建技能人才学习成长和创新创造的广阔平台。 贴近实际: 连接院校理论和企业实践 苏家屯区工匠学院创新推出“1+1+N”模式——以1个区级工匠学院为核心,1个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为支撑,联动N个企业实训基地,为产业工人提供全链条、精准化的技能提升平台。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职业教育的局限,实现了“课堂连着车间、课本对接岗位”的育人理念,让技能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产业发展实际需求。 全国劳动模范、沈阳福林特种变压器有限公司试验员魏国东表示:“苏家屯区工匠学院不仅是传授技能的教室,更是工匠精神的‘传承站’,让老工匠的‘指尖绝活’能手把手地教给年轻人;更是一座桥梁,一头连着院校的理论,一头连着企业的实践,让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好经验、好成果,能从车间走进课堂,从经验变成教材。” 破解难题: 打造“技能人才孵化器” 苏家屯区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陈文进介绍:“工会作为职工‘娘家人’,主动搭建平台,破解‘技能短缺’与‘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难题。我们联合教育局、人社局及重点企业,整合政、工、校、企四方资源,打通技能培训、认证、就业的全链条闭环,让更多劳动者实现从工到匠的跃升。” 工匠学院的核心职能是打造“技能人才孵化器”,重点推进三大举措。定向培养,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与龙头企业合作开发“订单式”课程,在新材料航空航天产业、食品加工产业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领域建设工匠学院实训基地,让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共享师资和技术资源。名师引领,传承工匠精神:聘请劳模工匠、沈阳青年工匠担任导师,聘请技术能手、省级优秀教师担任讲师,通过“理论授课+车间实操”双轨教学,强化技术传承。赛训结合,激发创新活力:定期举办技能比武、创新成果展,推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给予专项奖励。 助企发展: 工匠名师进企业推动创新 活动当天,苏家屯区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正式成立,魏国东省级职工创新工作室、马兵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及锦达模具企业级职工创新工作室现场签约。沈阳福林特种变压器有限公司、沈阳桃李面包有限公司、沈阳市苏新城市发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沈阳有色金属研究所有限公司成为工匠学院首批实训基地。 苏新集团总经理谭井刚介绍:“邀请工匠名师走进企业,将我们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做成教学案例,进而推动一线技术工人技能持续提升……这对企业将产生深远影响。”受聘讲师、沈阳市技术能手吴含介绍:“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特长,为区域内的企业职工提供技术技能水平提升的培训服务,同时也和企业联盟的专家大师一起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推动企业攻关和创新。” 苏家屯区工匠学院将立足全区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实际需求,发挥行业专家、大国工匠、技术能手等特聘导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新型工匠学院,培养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