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回复: 0

青年学者在学术争鸣中成长

发表于 2025-9-22 08:21: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连续报道·来函热议】
  作者:俞 超(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博士,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教师)
  当看见自己的文章刊登在《光明日报》学术争鸣专版上,我特别高兴。在“求真、公正、平等、开放”的学术风气之下,我亲身见证、参与了这次“现象级文化事件”。
  这次学术争鸣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远超当年的“兰亭论辩”。《光明日报》有魄力,有胸怀,鼓励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龄、不同资历乃至不同国家的研究者与爱好者积极投稿,只要文章严谨、客观、言之有理,各角度、各观点皆可畅所欲言,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通过争鸣,也让社会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下学术思想有了更多关注和深入了解。
  作为一名青年研究者,我曾受严格的学院书法专业训练,包括传统美学、书写技法、金石学等,通过对刻石石面信息的观察,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光明日报》没有预设立场,也没有对年轻人设什么“门槛”,因此文章顺利在学术争鸣专版发表。
  本次学术争鸣,不同领域专家从历法、文字、语言、地理、文献、艺术等多方面发表见解,使我们获得了对于刻石相关知识较为全面的认知。我体会到,要解决刻石的相关问题,仅有艺术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才能使我们越来越靠近真相。
  在这次学术争鸣过程中,涌现出大量积极参与学术讨论的青年学者,这是以往的争鸣中不曾见过的现象。在网络上,也有很多青年文史爱好者积极参与讨论,提供图像、文献等新资料,阐发不同角度的思考,激烈的讨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令大家不断正视自己的知识局限,深化思考认识。这种健康、开放、求真务实的学术风气,会让青年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进而对历史文化开展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21日 01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