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记者 吴丽蓉 成露 李娜 付立军
《工人日报》(2025年09月23日 01版)
“从家里走路过来只要6分钟,每天我在这里看书、下棋、做手指操。”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85岁的邓庭书告诉记者,中心提供餐饮,正餐一顿只需10元~15元,还可以免费理发。 在300公里外的泸州白酒产业园,美捷印务公司流水线工人付丹每天带着2岁的孩子一起来园区——她去上班,孩子去园区里的天骄托育园。保育费加生活费,每月只需650元,“比外面的托育机构便宜,离得近还更放心。”付丹说。 近日,《工人日报》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四川,实地探访养老机构、托育机构,发现在“一老一小”方面,当地正在探索能解决群众实际需求的新路径。 2023年,依托原社区养老院,按照“开放、共享、集约”理念,营门口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开放,成了一家“没有围墙的养老中心”。中心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设置床位36张。除了像邓庭书这样家住附近的老人,养老中心里还有全托老人和日托老人。 为老服务中心融合社区托老、老年食堂、养老产品、居家养老、便民医药等五方面服务功能,打造家门口集“医、养、食、娱”为一体的共融空间。 70岁的刘成根在这里日托两年了。他每天早上9点来,下午6点回家住。十几年前,他因病导致偏瘫,需要照顾。来服务中心前,他有点顾虑,来了之后发现完全不是原本想象中的那样——这家服务中心的活动空间是开放共享的,附近的其他居民也可以来喝茶、吃饭、休憩,时间久了还能交到新朋友。 据成都市金牛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政府为服务中心提供建设运营补贴、租金减免和民用水电气价格等优惠政策。近年来,当地投资建设多个类似的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 在养老之外,3岁以下婴幼儿的照料,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泸州白酒产业园,“上班带娃两不误”已经不是遥远的梦想。 产业园里的天骄托育园自2023年开园以来,成功申报普惠托位60个,现已是满园状态。共有3个教学班级,招收7个月~3岁的婴幼儿,其中托大班1个、托小班1个、混龄班1个。实行普惠性托育服务的收费标准,让酒业园区职工能够“带娃上班、陪娃回家”。 “托育园采用‘四方协作’方式——‘政府指导+园区投资+企业运营+医科大学专业支撑’。托育园现有从业人员14人,涵盖专家团队、管理团队、托育师及育婴师。其中卫生副园长特邀西南医科大学儿科主任医师担任,为幼儿定期做健康发育、疾病预防及科学照护指导。”托育园园长靳欢介绍。 这一创新做法获得了认可。托育园成立不久,泸州白酒产业园区管委会即入选全国总工会、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公布的100家2023年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全国总工会、省级总工会为每家全国爱心用人托育单位提供专项补助资金不少于15万元,可直接用于支出本单位有关婴幼儿照护的相关费用。 在“园区办托”模式之外,泸州市还积极探索更多的普惠托育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办托班,将空余学位转变为托位;社区利用闲置房屋,采取单独或联合方式办托;事业单位采取“公办公营、公办民营”等方式办托,为单位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多余托位向社会开放;国企采取单独或联合方式办托,为企业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多余托位向附近开放。 泸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熊维平介绍,目前,该市共有普惠托育机构352家,占托育机构总数的97.6%,每千人口托位4.6个,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建设任务。 据悉,在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印发的《2025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中,“一老一小”被置于突出位置,其中多件关乎“养老育幼”,预计今年将上门服务25万余名居家失能老年人,全省将新增普惠性托位3万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