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回复: 0

从技术瓶颈到“质量范本”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记者 赖志凯 本报通讯员 何杏林
《工人日报》(2025年09月23日 08版)


“当初困扰黄渚关隧道接触网预埋槽道合格率的原材料适配性、工艺稳定性、人员操作规范性这三大共性难题,可把我们愁坏了!”回忆起项目初期的施工困境,中铁六局路桥公司天陇项目部优质共赢QC小组组长侯志刚仍记忆犹新。而如今,这支团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其主导的《提高特长单线铁路隧道接触网预埋槽道合格率》课题,荣获2025年度湖南省市政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布会一等成果,为特长单线铁路隧道预埋工程提供了“质量提升范本”。

接触网预埋槽道安装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接触网铺设精度。项目启动初期,受槽道与模板台车弧度适配偏差、定位孔开孔尺寸不精准、T型螺栓固定方式不合理等问题影响,隧道预埋槽道合格率始终难以突破瓶颈。

QC小组立下“军令状”,他们一头扎进隧道里,逐项排查梳理出19项质量问题。通过精准数据分析,小组技术骨干唐轶文拿着厚厚的调查数据表指出:“槽道嵌入混凝土偏差”和“垂直线路偏转偏差”这两项问题,占比高达89.4%。这份清晰的“问题画像”,为团队指明了攻关方向。

为破解难题,QC小组从“人、机、料、法、环”全维度发力:材料管控上,主动联合厂家定制与隧道内轮廓匹配的弧形槽道,进场前逐批核验弧度与材质报告,工程部部长周亚龙在小组例会上强调“绝不让一丝隐患进入现场”;在工艺改良上,创新研发“槽道定位模具+五点固定法”,先与厂家精准对接槽道半径及参数,用模具将双组槽道焊接成稳固整体,再通过5组T型螺栓均匀固定,现场技术负责人柴长胜边演示操作边介绍“以前单组槽道安装要反复调整3次以上,现在用模具定位,一次就能精准到位”;人员管理上,编制《预埋槽道安装技术总结》,开展培训十余场,并组织技能比武,让施工人员熟练掌握从槽道组装到固定的全流程要点,现场技术员丁文瑞表示“现在大家都知道,定位孔误差不能超1毫米,螺栓扭矩必须达35牛·米”。

历经3个多月的攻关,解决了特长隧道预埋工程的共性难题,提前30天完成节点施工。目前小组已将攻关成果整理成《隧道接触网预埋槽道技术总结》,将在尖家山隧道施工中全面推广应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