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回复: 0

技能比武展风采减损增效保归仓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工会慰问暨全省玉米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侧记
出版日期:2025-09-23   A01版●要闻一   山西工人报  

本报记者郭倩

9月22日上午,在晋中市祁县一片金黄的玉米地里,随着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梁敬华宣布比赛开始,20台收割机轰鸣作响,依次驶入玉米地中。割台精准地切断秸秆、吞入果穗,农机手们全神贯注地操控设备,前进、转弯、收割,每一个动作都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

以赛促技,减损增收显担当

玉米机收减损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一环。“此次技能大比武既是对农机手操作技能的全面检验,也是农机化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通过竞赛能够有效激发农机手钻研技术、苦练本领的热情,助力提升整体操作水平,进一步降低粮食收获损失,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注入力量。”省农林水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大比武是庆祝丰收节的重要举措,让农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工会组织的温暖。

赛前,此次技能比武活动总裁判长、省农机发展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崔可嘉为参赛农机手和基层管理人员进行了现场培训。“损失率越低越好,但作业中总会因机器性能、机手操作等因素造成一些损失。”崔可嘉解释道,“我们通过测量地面上掉落的籽粒,计算出每台机器的损失率。今天湿地作业难度大,更能考验农机手的真实水平。”

“玉米机收减损是我们每年常态化开展的工作。”晋中市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站站长胡晓霞说,“全市已连续3年将玉米机收损失率控制在2%以下,去年更降低到1.24%。”

通过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系列活动,晋中市不断增强农机手节粮减损意识,提高规范化作业能力,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田间竞技,精耕细作见真章

参赛农机手武宽斌和王俊康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将。今年45岁的武宽斌已有21年农机操作经验,41岁的王俊康也从事这行20年了。两人都多次参加此类比赛。

王俊康说:“进地前要先观察地块情况,湿地、硬地、沙地各有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速度和操作方式。一般保持5-10公里的时速,还要注意从哪开头、从哪收尾,这些都有讲究,开不好头就会碰倒庄稼,增加损失。”

最近两年,农机手们更新了设备,购买了更先进的收割机。“以前的机器损耗大,现在的新车损失率低多了。”王俊康凭借优秀的技术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他说,“我买了40多万元的新机器,虽然投入大,但值得。”

“我参加过四五次省级比赛。”但遗憾的是,经验丰富的老将武宽斌此次未能获得名次,他表示将继续努力,争取在明年的比赛中创佳绩。

科学测评,减损保粮意义深

由于前一天刚下过雨,田地较为泥泞,给比赛增加了不小的难度。玉米收割机作业时,直接将玉米穗“吞入”机内,完成剥皮、脱粒工序,皮屑被粉碎后撒回田间,玉米粒则存入粮仓。

收割结束后,裁判组工作人员拿着收集盒进入划定区域,仔细捡拾遗落在地面的玉米籽粒。“我们要在每名选手的作业区域内随机选取两个取样区,收集所有掉落的籽粒,然后称重计算损失率。”裁判员、晋中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高山边捡籽粒边介绍,“一般情况下,损失率低于1.8%即为合格,相当于一亩地产500公斤玉米损失不超过9公斤。”

“今天是湿地作业,损失率可能会比平时高一些。”高山说,“但这正是比赛的意义所在,考验农机手在不利条件下的应对能力。”

在地块比较潮湿、玉米作物含水率较高的情况下,经过严格测量和计算,最终范晓杰以0.1%的损失率荣获此次比赛的一等奖,郭磊强、马德意获得二等奖,柳旭涛、王俊康、王国强获得三等奖。

正午,比赛圆满落幕。金黄的田野上,收割机留下的轨迹仿佛是一行行五线谱,谱写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乐章。农机手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们用双手和智慧践行着“藏粮于技”的战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