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刚入职那会儿,线损管理数据繁杂,指标总达不到要求,急得睡不着觉。多亏中心成立‘线损管理’党员先锋队,师傅带着我一点点拆解指标、排查问题。现在,咱中心连续15个月获评国网同期线损管理‘百强县’,我也成了中心的技术骨干!”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开发区供电中心职工胡启安说起自己的成长经历,难掩激动。 这正是该中心打造“三心工程”的生动写照。近年来,中心围绕“设备运维、技术创新、团队管理”核心任务,以“思想聚心、培育匠心、文化同心”为主线,构建起“教育有平台、成长有路径、关爱有温度”的基层工会工作体系,让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锻造过硬队伍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思想聚心:筑牢红色根基,激活奋进动能 “每天班前会,除了布置工作,还能听党员师傅讲党史小故事,把安全生产要求和党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听得明白、记得牢固。”配电运检班职工陈辰说。中心创新推出的“班前会微宣讲”制度,让思想教育从“文件学习”变成“日常对话”,实现了“常态化、场景化、实效化”。 为强化政治引领,中心打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贯长廊,开展“学规定、强作风、守底线、作表率”等主题党日活动12次,引导党员职工把使命担当、规矩意识和优良作风融入岗位实践。仅过去半年,就组织集中宣讲6次、专题党课2堂,让学习成效真正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加速度”。 培育匠心:搭建成长平台,锻造技术尖兵 “以前琢磨创新点子,总找不到合适的场地讨论,推进特别慢。自从职工创新工作室改造以来,我们能随时召集团队成员围坐一起,对着实物模型推演方案,半年来就申报了各类创新论文、成果16项,实施群创项目2项。”中心职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王康元提起工作室带来的变化,语气里满是成就感。 为让“匠心”有成长沃土,中心以“六室一家”职工建功建家示范平台为核心载体,系统推进硬件升级与功能整合,投资新建专业实训室、安全警示教育室,完善党员活动室、职工文化活动室设施,为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动技术升级提供有力支撑。职工创新工作室作为“六室”的重要一环,更是成为技术碰撞、难题攻关的核心空间,累计完成创新项目26项,其中获国家专利6项。 在人才培育方面,中心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日常。结合“四礼家风”建设,细化师带徒机制,近三年师徒结对20对,培养技术骨干10人,形成“老带新、新促老”的良性循环。 文化同心:营造温馨家园,凝聚团队合力 “职工书屋有3000多册书,工间操能跟着视频练,就连孩子高考,工会都会提前送祝福、协调调班,在这儿上班,心里暖乎乎的!”营业厅职工谢凯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中心着力构建“精准化”关爱体系,从走访困难职工、慰问保电一线职工及家属,到建立职工诉求中心和心灵驿站,一系列贴心举措让“家的温暖”直抵人心。职工书屋获评“全国职工书屋”,成为大家随时汲取养分的精神“加油站”;“10分钟工间操”“一日阅读马拉松”“家风助廉”等特色活动,更让职工在张弛有度的文化生活中提振精气神。由此带来的凝聚力,推动2个班组荣获秦皇岛市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合力,正成为中心发展中愈发强劲的“软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