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回复: 0

一技之长 能创未来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闻随笔】
  作者:王丹
  近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郑州举行。从数控加工、无人机装调到花艺设计、特色烹饪,百余比赛项目既“硬核”又贴近生活。来自全国35个代表团的3400余名技能精英围绕106个竞赛项目大展身手,技能新星和老师傅们同台竞技、一较高下。
  作为中国技能人才竞技的最高舞台,这场比赛被不少网友称作技能人才的“全运会”,比赛的激烈和精彩程度可想而知。不少网友紧盯赛事日程表,就是为了“零距离”欣赏这些技能精英的精湛技艺。在一些项目的比赛现场,不少小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还有一些从业者结伴而来,甚至支起三脚架、架起手机拍摄,方便日后回看学习。
  相信不少人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感受:近些年,与技能相关的话题明显更多,越来越多的人投以关注并参与讨论。从技能“世赛”到“国赛”再到各种省赛、细分行业赛事,都能激起不小的水花。“刮腻子”刮出世界冠军、用铣刀打磨“高精尖”、拧螺丝拧成全国劳模……那些闪耀竞技舞台的技能人才,因为工匠精神,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技能明星”。
  人们惊叹技艺所能突破的极限,学着欣赏过去被忽视的技能之美,也试图拼出高端技能人才的成才“地图”。就算有些人此前对“技能”有些刻板印象,在鲜活的现实面前,也不得不承认:一技之长,能创未来。作为本届比赛中农产品食品检测项目最年轻的裁判,“00后”姜雨荷的故事让不少人大呼“励志”。从一名流水线女工到世界技能大赛冠军,正是技能改变了人生、照亮了梦想。
  过去,不少学生和家长将学技能作为中高考失利后的无奈之选。而今,技能赛事和技能人才备受关注,折射出就业观念和社会风尚的改变。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正成为更多有志者主动的人生选择。可以作为呼应的是,这两年职业本科招生持续升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考生,已成为高招季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有不少高学历者回炉上职校“反向进修”,开启人生新赛道。学习技能、提高技能、崇尚技能正渐成潮流。
  拥抱技能,这个选择高度契合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有着宽广的舞台和无限的机遇。从宏观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中国制造加速迈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参与其中,为产品升级、行业创新、产业转型注入强劲活力。本届大赛,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高端装备、数字技术等新领域赛项占比超50%。与此同时,大赛设置了17个新职业赛项和4个专业技术类竞赛项目体现了技术技能融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直观反映了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从个体的角度来说,快速变化的时代,没有哪一种技能和职业是可以“常青”的。从寻呼员、弹棉匠到碳汇测量评估师,新职业新工种不断“上新”,“技能”的内涵不断丰富,职业的“含技量”也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技术迭代不断加速,工厂车间“机器换人”不断推进,提升或培养新的技能,重塑职业竞争力是每个人都不得不直面的问题。太多关于职业变迁的故事已经告诉我们:劳动者唯有主动适应技术变化并付诸行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被呼啸前行的时代列车甩下。
  希望新一届全国技能大赛成为人们重新认识和思考“技能成才”的窗口,激发出全社会崇尚技能、学习技能的热情,合力探索技能人才培育的新路径和新机制,让更多人有机会站上技能竞技场,用工匠精神成就出彩的人生、托举日益繁盛的中国。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24日 03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