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南方日报记者 洪钰敏 策划 陈思勤 柳时强 两天,两座城,两场高光盛会。全国最聪明的大脑,正集体将目光锁定广州。 琶洲,算法界的“华山论剑”迎来全球总决赛;清华园,广州招聘“天团”气场全开。 人随产业走,才向创新聚。 在这场城市大洗牌中,广州暴露了怎样的雄心?这不仅是对人才的战略性谋划,更是一场关于产业、创新与人的深度融合。 广州的答案很清晰:一切产业的布局、一切创新的奔涌,其最终尺度,都是为了人的抵达与绽放。 秋招提前引爆,招人只是第一步 春招的火热仿佛还没走远,秋招的大幕又隆重拉开。 几个月前,博士罗恒还在北京跑招聘会,一场“百万英才汇南粤”的北京专场,让他迅速与广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结缘。“研究方向高度吻合,好工作就像惊喜一样砸中了我。” 几乎同时,武汉大学的李天蒙坐高铁来广州南沙面试,人还没离开就收到了800元跨省面试补贴。“连路费都报销,这诚意真的没谁了!” 这不仅是两个人的选择,更是成千上万年轻人在南粤大地落地生根的缩影。 今年春天,“百万英才汇南粤”可谓硕果累累。广东全省迎来超百万高校毕业生,广州率先扛大旗——广交会展馆的“史上最强春招”吸引12万求职者涌入,“孔雀东南飞”的盛况再现。 这还不算完。4月,一支由广州市11个区、7个市直单位+426家企事业单位组成的“湾区人才舰队”,开进京津18所高校,创下历年赴外招聘的“最高规格”。 春招余温还未散,秋招又携更大声势而来。9月23日启动的秋季招聘,广州已组织近2000家次企事业单位,释放超9万个优质岗位。 千万个梦想,正在这里找到回响。广汽、广药、小鹏汽车等龙头企业将继续奔赴京津冀精准引才,围绕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12218”关键领域,与人才开启一场场“双向奔赴”。 但发出Offer,只是广州人才故事的序章。引才更要育才、留才、成就才,广州深谙此道。 为此,9月20日,广州发布五项青年人才支持政策,涵盖住宿、就业、创业、成长和生活服务等方面,全力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 其中,政策明确符合条件的在穗创业团队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项目补助、博士后出站到广州工作给予30万元安家费、来穗求职的市外高校应届毕业生可申请最长30天免费住宿。 广州要做的,是让每一位抵达的英才,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舞台,与城市共同发展,将个人的“创新火花”点燃为驱动未来的“产业燎原之势”。 巨头打Call背后,广州亮出真功夫 人才跟着产业走,是永远不变的底层逻辑。广州引才真正的底气,来自产业的硬实力。 广州之所以能风风火火“招人”,正是因为背后有一套不断进化的产业体系作为支撑。人才奔赴的,从来不是一场简单的招聘,而是一个个真实可触的城市机会。 广州大力揽才的背后,是一盘产才融合的大棋,核心正是“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不是普通规划,而是广州重塑竞争力的“战略总纲”。 如今的广州,产业家底不是一般的厚。全国41个工业大类,广州覆盖35个,是名副其实的“全能型选手”。 这里不仅有6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还有7个千亿级服务业引擎。产业矩阵又广又深,稳稳托住经济基本盘。 但广州并没有躺在成绩单上睡觉。“12218”指引下,一批新增长极正在强势崛起。 “智车之城”加速形成。不止一个小鹏,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已登陆纳斯达克,今年更掀起“出海潮”。 生物医药冲在全国前三,6400多家企业、近50家上市公司汇聚,“广州药谷”声名鹊起; 新型显示屏幕产能全国第一,全球近一半大尺寸OLED面板与广州相关。 低空经济“全域起飞”,可能是最新炫酷的赛道。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企业超4000家,全国第二。亿航智能拿下全球首张载人无人机牌照,小鹏汇天“陆地航母”订单火爆…… 这盘产业大棋,还在不断落子。 上半年,广州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超19%。广州不仅在造车、造屏、造飞机,更在全力打造面向未来的“城市智能体”。 产业的活力,瞒不过巨头的眼睛。 抖音集团砸下12.14亿,落子琶洲;华为研发中心点亮白云湖;海康威视把广东总部锚在大学城智慧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抖音)——“新BAT”齐聚琶洲,在不到10平方公里的江心小岛上,形成数字经济的“巨头矩阵”。 目前,琶洲已汇聚超100家总部企业、3.6万家数字企业、16万数字人才。 而这股“落子热”正蔓延全城。上半年,广州新签约产业项目1872个,预计总投资近4500亿元,其中超十亿的大项目就有114个。 “12218”产业体系,就像一块超级磁铁,正把全国的年轻人才源源不断吸引过来。 随着“百万英才汇南粤”秋招大幕的开启,更多青年才俊正奔赴而来。他们不仅是城市发展的“新鲜血液”,更是产业升级的“活力源泉”,广州的“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将加速构建,广州的产业发展必将迎来新一轮跃升。 全球创新登顶,城市天花板被重新定义 全球创新格局,正在悄然生变。 今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超越“东京—横滨”,登顶全球第一。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信号。创新正在流向东方,而大湾区正站上C位。 对年轻人来说,选城市就是选未来。尤其是在城市发展从“量”转“质”的当下,选对创新高地,意味着更多机会、更大平台、更快成长。 广深港的登顶不是偶然,其背后是一套独特的“系统优势”。三城功能互补、协同发力形成的创新生态。 而广州的创新实力,再也藏不住了: 上半年,规上工业/服务业企业研发费用分别增长4.4%/4.7%;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5万家,其中规上近7000家; 上市高企118家; 12家入选全国颠覆性技术创业之星; 24家跻身全球独角兽榜。 而广州的创新生态从何而来?答案深植于这座城市的“枢纽基因”。 地铁日客流量破千万、白云机场T3航站楼年吞吐将达1.2亿人次、南沙港持续扩建——海陆空枢纽持续升级,为创新要素流动打下坚实基础。 更重要的是,广州已是全国极少数集齐空港、海港、生产服务、商贸服务“四大枢纽”功能的城市。这种“四型枢纽”闭环,使其在资源整合与产业链协同中优势尽显。 枢纽能级直接转化为了经济动能。上半年广州外贸进出口总额6050.5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在GDP十强城市中领跑。 金融“活水”也在加速涌入。随着南沙“金融30条”落地,广州与浦东、前海并列中国金融开放第一梯队。2024年,广州风投机构管理规模突破8000亿元,成为湾区创新型企业的重要资金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施展教授在《枢纽:3000年的中国》中提出,中国是“超大规模体系”与“全球海陆中介”的双重枢纽。这一观点为我们理解城市群提供了新视角:创新会使城市要素进一步集聚,城市更应承担枢纽职责。 从贸易时代、工业时代到知识经济时代,广州始终承担着“全球资源中转站”+“内循环托举者”的双重角色。这正是其创新活力的深层密码。 这座城市的创新天花板,正被源源不断的人才重新定义。全球登顶的背后,是无数创新个体的智慧汇聚。未来的城市竞争,本质是人才生态的竞争——谁能为人才提供最肥沃的土壤,谁就能掌握定义下一个时代的话语权。 广州此次登顶,恰恰证明了一点,当一座城市成为人才的“强磁场”,它的发展边界便将不断拓展。 两天,两城,两场盛会。 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此刻的答案趋于清晰:这座城市所极力奔赴的,不只是产业的庞大或创新的排名,而是如何让这些宏大的叙事,最终都落脚于每一个具体的人的梦想与成长。 当前,“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秋季招聘即将启动,这不只是一场求职,更是一次选择未来的机会。这场大戏,序幕刚刚拉开,主角,正在入场。 “人才专列”即将入校 学子请上车 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2025年9月23日上午,“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首场(清华大学专场)强势启动,现场集结180多家南粤名企和8000+优质岗位,诚邀广大清华学子搭乘广东“人才专列”。 活动现场汇聚省内广州、深圳、珠海、梅州、东莞、江门、佛山、肇庆、清远、潮州等地180多家优质企事业单位,包括央企、国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优秀民营企业等。 世界500强企业广汽集团、广新控股、广药集团,中国500强企业唯品会、广州农商银行、比亚迪,科研机构广州国家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世界独角兽企业趣丸网络、亿航智能,未来独角兽创新企业云蝶科技,高新技术企业三七文娱、山水比德、德擎光学、技象科技,还有阿里云、丰田汽车、广发银行等均在列。 现场还特别设置事业单位招考专属摊位,集中提供广州市优质编制岗位,并开通现场报名通道。后续将在北京设置统一考点组织考试,解决“跨城考编”难题。 本次招聘活动提供8000+优质岗位,覆盖人工智能、软件工程、游戏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高增长赛道,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阶段求职者的需求,为各类人才提供适配的高薪机会。 其中,从学历结构看,面向博士供给岗位1300余个,面向硕士供给岗位2600余个,面向本科供给岗位4000余个。从薪酬结构看,近千个50万—100万年薪机会,更有多个百万年薪岗位。从热门赛道看,阿里云将针对算法研究、大模型领域开放多个顶流岗位。 为帮助同学们高效求职,活动特别设置求职补给站、助企青奇兵实习报名区、“Offer直通车”区域。 求职补给站提供简历打印、职业妆造、证件照拍摄、人才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助你以最佳状态冲刺心动Offer;助企青奇兵实习报名区邀请往届青春合伙人、助企青奇兵现场答疑,可咨询和报名本年度助企青奇兵项目及实习岗位;Offer直通车让条件优秀、岗位匹配度高的学子可现场对接面试,就业协议、意向书当日直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