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回复: 0

“四书”伴我度人生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出版日期:2025-09-24   A04版●汾河   山西工人报  

作者简介

周虎军,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我是一名文化爱好者,我所说的“四书”,指的是看书、买书、荐书、写书。前半生,与书打交道。书助推我进步,是我人生的 “指南针”与“加油站”。

看书

上小学时,我非常幸运地遇到了教语文的周雪香老师。除精讲每一堂课外,她还有一个非常好的教学习惯,就是每星期都抽出时间给我们朗读课外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朗诵儿童小说《火炬在燃烧》。该小说讲述的内容是:新学期,小学转来了一名品学兼优、性格开朗、是非分明的新同学。而后,与班里的“孩子王”发生矛盾,两人越斗越凶。在班主任帮助下,两个“冤家”解开了疙瘩,最终成为好朋友。

雪香老师声情并茂地为我们诵读课外书,让我沉醉其中,深切地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使我在无形之中树立起好好读书、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建设作贡献的远大理想。

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我回家翻箱倒柜,把姐姐、哥哥的课外书找出来,看了一遍又一遍,还与同学们互换书看。至今,我仍保留着爱看书的习惯。

买书

看书需有书源,我看的书来源有两个渠道:一是借,二是买。上世纪90年代初,我到省会的一所中专就读,学校图书室是我经常光顾的场所,那里的杂志丰富多彩。《读者》《大众电影》……这些书让我目不暇接、爱不释手。每每借到新一期,我时常因看书忘记吃饭。宿舍里的几名同学经常拿我开玩笑,“书里藏着他的颜如玉”。

那时候,父母每月给我200元生活费。也许在今天看来200元钱不算多,可在30多年前,已经不少了,我把省下来的钱买了《读者》 《杂文选刊》《青年文摘》等。放假后回到老家,我骑自行车到几公里外镇上的小书店买书。三伏天酷热难耐,寒假里北风呼啸,崎岖的乡间小路上留下了我买书的身影。回家路上,我多半一手把控自行车,一手拿着书,边推车边看书。

近年来,我在新华书店工作,想看啥书虽是唾手可得的事情,但心仪的书仍然会自掏腰包购买。《生命册》《人世间》《平凡的世界》……有的我曾买过好多本,除了自己珍藏外,还把它当作礼物赠予好友亲朋。

荐书

为读者推荐书是新华书店员工必备的素质之一。为了提升业务水平,我开始大量阅读店内图书。我先从喜爱的茅盾文学奖获奖图书开始,之后看鲁迅文学奖获奖图书,而后挑选历史类图书阅读。看书时间长,眼睛吃不消,我就下载了一个读书软件,用听书的方式补充阅读的不足。

几年来,我孜孜不倦地阅读,使我对店内分门别类的图书了如指掌。同时,我对读者普遍喜欢的作家进行了重点研究,还真派上了用场。有一次,老家邻村的一名文化爱好者找我购买图书。问清他的需求后,我代他在店里选购了图书。多天后,他打电话感谢我,对我代选的图书格外满意。我深知,之所以能够得心应手地介绍图书,关键还是我看得多、学习得深,介绍起书来心中有数。

写书

书读得多了,自然就产生了动手写作的想法。刚开始写那会儿,我也是 “照葫芦画瓢”。后来,我从店里找来专业指导写作的图书进行攻读,找到大量的范文,进行分析、推敲、细品、琢磨。写成后不满意,我不怕麻烦,一次次推倒,数次重写。就这样,我在文学创作之路上跌跌撞撞、磕磕绊绊地一点点进步,头一年在报纸、杂志发表的散文是个位数,第二年发表了十多篇……到现在一年发表上百篇。

回顾我的前半生,从老师朗读声里萌芽的阅读种子,到乡间小路上骑车买书的执着;从新华书店里为读者荐书的满腔热情,再到伏案打磨文字的坚守,“四书”串联起我的过往,也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如今,我已近知天命之年,可对书的眷恋丝毫未减。往后的日子,我依然想做个与书为伴的人,把未读的书继续读下去,把未写的故事慢慢写出来,让墨香在岁月里恒久弥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