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党员作用发挥不够明显、部分党员身份弱化等问题,今年以来,山东省寿光市实施“活力先锋”工程,构建农村(社区)党员清单化、分类化、积分化作用发挥机制,为城市基层治理注入活力。
聚焦党员“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鼓励做什么”,建立必为、严禁和激励“三张清单”,将严守纪律规矩、自觉参加组织生活、践行村规民约等纳入“必为清单”;把理想信念缺失、散布网络谣言等纳入“严禁清单”,引导党员经常性对照检视,规范自身言行。围绕开展助农直播带货、调解邻里纠纷等事项,制定“激励清单”,明确党员年内主动认领至少1个服务项目,惠及群众3.5万余人次。
突出分类化管理。对在职党员实行践诺式管理,聚焦乡村产业、民生事项等村居事务,明确1—3件承诺事项,采取“年初承诺+年中述职+年末评议”方式,倒逼履行职责。为无职党员设岗,引导1220多名时间宽裕、热心公道、责任心强的党员担任网格员、3100余名党员担任街巷长(楼道长),在参与网格管理服务中亮身份。对流动党员以联系报备、服务两地为重点,在项目引进、招才引智中牵线搭桥,带动发展特色产业项目74个。
根据“三张清单”履行情况,推行农村(社区)党员“活力指数”管理。指数积分实行一月一登记、一季一通报、一年一评定,农村(社区)党组织定期组织党员申报积分、通报情况,并结合年底民主评议党员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对评定为优秀等次的,优先推荐评选“两优一先”,纳入村(社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基本合格等次的,进行谈话诫勉,采取结对帮扶方式,督促整改转化;对不合格等次的,按组织程序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