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军 9月19日至23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河南郑州举行。贵州代表团派出116名选手,全力征战全部106个竞赛项目。经过激烈角逐,贵州代表团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在全国技能大赛上摘得金牌,荣获1金1银39个优胜奖。同时,11名选手10个项目入选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2名选手分别获得“西部技能之星”和“最佳选手”称号,贵州代表团获得“突出贡献奖”。 “在家具制作项目,获得冠军的选手是——来自贵州代表团的黄文良!”9月23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闭幕式颁奖典礼现场,随着主持人的话音落下,赛场掌声雷动。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上,贵州代表团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在全国技能大赛上摘得金牌。 黄文良来自贵州交通技师学院,为了这枚金牌,他付出了巨大努力。自国赛样题公布以来,他便开启了“宿舍—食堂—实训基地”三点一线的生活,每天从清晨8点训练至晚上10点,日复一日地打磨技艺,在两个多月的高强度训练中,他按国赛样题要求制作的餐边柜就完成了20套,最终凭借扎实的技艺和稳定的发挥,以明显的优势成功夺得金牌。 同样表现出色的,还有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叶万文。他在制冷与空调项目中获得银牌。从省赛结束到国赛,他足足备赛3个月。在国赛的3天比赛中,他沉着冷静,克服了时间紧、赛题难度大等困难,最终斩获银牌,同时还荣获“西部技能之星”。 此外,39个优胜奖获得者们在比赛中沉着冷静、努力拼搏,展示了贵州技能风采。 大赛同期举办的技能展示交流活动,在贵州馆内,“多彩非遗・技艺焕新”展区是整场展览的“人气高地”,一场穿梭于“传统与现代”“自然与科技”“匠心与创新”的精彩旅程在此演绎。 苗族银饰展台前,精美的银饰在灯光下熠熠生辉,4天的参展中,苗族银饰展台日均销售50单左右,成交额总计近7万元。 蜡染展区同样热闹非凡,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婷婷手持蜡刀,蘸取蜡液在白布上流畅作画,线条灵动,图案鲜活,不少观展人员在她的指导下体验点蜡技艺。 在刺绣展台,省赛刺绣项目冠军、苗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顾伟伟,出发前一周赶制的刺绣产品很快就销售一空。“你穿在身上的衣服卖不?”“不卖”。观展人员见没有产品了,便看中了顾伟伟自制的少数民族特色的外衣。 “山海协作・黔货出山”展区内,工作人员热情地为观众冲泡刺梨红茶等饮品。茶香与果香交织,深受观众喜爱。 贵州“村超”文创展台将足球运动与民族文化巧妙融合,让观众既能感受“村超”热情,又能触摸贵州民族文化。 此外,在全国技能大赛“绝技绝活”展演区,省级非遗水城农民画第二代传承人徐源展示了一幅22米长的水城农民画,让观众近距离感受“田间地头的美学”如何走进生活。 “贵州此次全员参与106个竞赛项目,是对近年来全省职业能力建设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将进一步激发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对技能学习的热情,引导更多人走上‘技能就业、技能成才’之路,为贵州技能人才发展注入新动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道出此次参赛的意义。 近年来,贵州省扎实推进“技能贵州”行动,深入实施“六六就业稳岗计划”,坚持就业优先导向,着力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深入实施“贵州技工”“黔菜师傅”“黔灵家政”“黔旅工匠”培训工程,推行“以岗定训”制度,开展针对性培训,今年以来,已培训22.5万人次。 在技工教育上,围绕产业科学布局院校,大力实施“工学一体化”改革,广泛开展“校校(企)合作”,开设共育班和订单班,培育了大量技能人才。 在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方面,贵州在全国率先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学历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双证书”行动,推动企业特级技师评聘、畅通技师评聘通道,落实“新八级工”制度,推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等115个职业(工种)题库开发,助推高技能人才倍增计划,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学生62.34万名。 大赛见证突破,拼搏成就梦想。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已落下帷幕,但贵州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之路仍在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