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创 李萌 黄娴文 语言文字报
编辑说
在政论文章中,“铸牢”与“筑牢”时常出现。这两个同音不同形的词有何区别?李萌、黄娴文考察了“铸、筑、牢”的本义和“铸牢、筑牢”的历时发展脉络,并从理性意义和搭配对象角度进行了辨析。请看——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谈到要“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月开展的第27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主题为“加大推普力度,筑牢强国语言基石”。在这两个表述中,出现了“铸牢”和“筑牢”两个同音不同形的词语,其支配对象分别为“意识”和“基石”。公文书写中,文字运用要精准无误,然而笔者发现,“铸牢”和“筑牢”容易出现混用的情况。本文将从历时的角度梳理二者的发展脉络,并进行使用上的辨析。
1
“铸”,《说文解字》解释为:“销金也。从金寿声。”甲骨文字形里,上面是双手举着“鬲”,下面是“皿”,鬲和皿都可表示融化金属的锅炉。从“铸”所属的部首来看,其本义与熔铸金属相关。“铸”所记载的义项具有实词意义,属于动词,在句子当中常作谓语。“筑”,《说文解字》“築”条解释为“捣也。从木筑声”。《说文解字注》解释为:“此蒙上筑墙言所用筑者,谓器也。其器名筑,因之人用之亦曰筑。手部曰:捣筑也是也。筑者,直舂之器。”从《说文解字注》来看,“筑”本义是人用来筑墙的工具,其本义主要与木相关。“筑”最初是名词,后由指工具引申为指动作,由名词向动词发展,常在句子中作谓语。
“牢”,《说文解字》解释为:“闲(閑),养牛马圈也。从牛,冬省。取其四周匝也。”“牢”的本义是关养牛马等牲畜的栏圈。“牢”初为名词,后来引申出囚禁、笼络义,具有动词特征,而牢固是进一步抽象引申出的形容词特征。“牢”的实词意义虽有抽象引申,但至今未虚化,仍可以看作实词语素。
2
“铸牢”二字首次组合,出现在明代《醒世恒言》中:“大踏步向前,双手去拔剑,却便似万万斤生铁铸牢在地上,尽平生气力来拔,不动分毫。”清代《绣像义妖全传》第二十二卷:“许仙是用力推扳全不动仿佛生根铁铸牢。”清代《复庄诗问》第三十二卷:“夙昔期闭门,誓以铁铸牢。不作琼树枝,委土何妨茅?”“铸牢”一直是以黏合形式出现,常与金属搭配,形容扎实牢固。《人民日报》1990年1月语料中有“为了使他们铸牢献身国防的思想根基”,“铸牢”的搭配对象从金属扩展到抽象意义的“思想根基”。2003年6月的《人民日报》政论部分首次出现了“铸牢军魂”的词语搭配,此后“铸牢”一词便在政论表达中固定下来。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用“铸牢”一词,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力,向国际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向心力。
“筑”和“牢”二字最早的关联出现在宋代《新唐书》“魏城经袁知泰、能元皓等完筑,牢甚”之句。“完筑”为完成体动词结构,“牢甚”作后置补语,表明修筑的结果。此句展现了“筑牢”成为动补式双音节词之前的早期萌芽状态。元代《水利集》卷十“青滋泥填筑牢实又用断水板”的“填筑牢实”中,“填筑”表示筑造的方式,而“牢实”是对筑造方式的补充。清代《田间诗集》卷二十中“千里长堤护筑牢,一时鱼鳖劫难逃”的“护筑”表示监领建造,“牢”作补语,是对“护筑”的修饰补充。清代《怀远县志》卷八“年久修筑牢固民得安业”的“修筑牢固”和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新绛县志》卷十“全堰用石灰沙土坚筑牢固以免渗漏”的“坚筑牢固”,都是中补结构的短语形式。此时,“筑”和“牢”还未有黏合形式出现的条例,基本上先是与其他语素成词,再组合成短语形式出现。1950年9月,“筑牢”以中补结构的黏合形式出现在《人民日报》上:“团部传达命令说:把工事筑牢,明天准备应付敌人的一千发炮弹和十架飞机的轰炸。”这里的“筑牢”可以认为是中补短语向中补结构的动词过渡。1995年3月的《人民日报》中出现了“划清是与非、荣与辱、美与丑的界限,筑牢抗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的表达。这是“筑牢”首次出现在政论内容中,“筑牢”也作为词,在政论表达中固定下来。
3
“铸牢”和“筑牢”在意义的侧重点与轻重程度上有别。第一,两者意义侧重点不同。虽然“铸牢”和“筑牢”都是建造巩固某物,但是“铸牢”侧重于内在,而“筑牢”侧重于外在。第二,两者意义轻重程度不同。“铸牢”的意义比“筑牢”程度要深些。“筑牢”是指事物从“无”到“有”的基础建造,“铸牢”形容事物从“有”到“内化”的深层建造。“铸牢”和“筑牢”在搭配对象的具体抽象以及范围上有别。“铸牢”是一个抽象性较强的动词,一般表示抽象的活动,搭配对象基本是抽象名词,如“意识、军魂”等。“筑牢”是一个具体性较强的动词,一般表示具体的活动,常见搭配对象有“防线、堤坝”等。除了这些具体名词,“筑牢”也和一些抽象名词进行搭配,如“思想之魂、理想信念”等。“铸牢”一般不与具体名词搭配。“铸牢”的“铸”本义是熔铸金属,常与金属物质搭配,如“铸铁、铸币、铸钢”等。为了表意精确和深刻,人们将精神类名词与金属物质搭配,如“铁一般的意识、铁一般的理想信念”等,使得“铸”搭配对象从具体金属事物转为抽象名词。而“筑牢”的“筑”本义与木制品有关。本义所支配的对象不一样,导致二者引申义的搭配对象也有差别。综上,通过词源的考证和词语意义、搭配对象的辨析可见,“铸牢”和“筑牢”在使用上具有显著的区别。“铸牢”背后的时代特色和思想观念是“筑牢”无法替代的,在与具有抽象意义的上层建筑概念搭配的过程中不断稳固其词汇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5年4月9日文章《“铸牢”与“筑牢”之辨》;作者:黑龙江大学/李萌、黄娴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