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拜读夏晓凌老师《用9月的唇齿咀嚼秋光》,字里行间的秋景描摹与哲思感悟,如一盏浸了晨露的清茶,在唇齿间漾开微凉的诗意,更在心头勾起关于时光与人生的遐思。文中将9月比作“承夏启冬的精神刻度”,说它既有“禾黍收成”的安稳,也有“草木黄落”的沉思,这让临近退休的我,竟在这秋光的咀嚼里,品出了自己当下的心境——如崇礼山间那抹渐染的金红,虽告别了盛夏的激昂,却可在沉淀中绽放独特的光华,以余热为墨,在职业生涯的尾声续写从容篇章。 老师笔下,9月的果实“积累了整个春夏的风雨与日光,终达甜度顶峰,却依然谦卑垂挂”,这“不必喧哗,自有力量”的成熟,恰是我对退休前工作状态的期许。回望数十年职场路,从初入岗位的懵懂摸索,到独当一面的从容不迫,那些在项目攻坚中熬过的夜、在技术革新中踩过的坑、在团队协作中暖过的心,都如春夏的风雨日光,沉淀为如今的经验与底气。临近退休,不意味着“躺平”,反当如枝头的果实,以谦卑之姿扎根岗位:手头的技术规范仍需逐页修订,年轻同事的疑问仍要耐心解答,班组里的班组创建仍得时时关注。正如古人所言“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真正的价值从不在声嘶力竭的彰显,而在日复一日的踏实坚守中,让每一份工作都经得起时间的掂量。 文中写秋叶“以绚烂之姿辞树,将能量归还根系”,这“舍离之智”,于我而言,是学会在岗位交接中“做减法”,更在知识传承中“做加法”。曾以为退休是“退场”,如今明白,它更应是一场“接力”——主动将核心项目的主导权让给青年骨干,并非“放手”,而是为他们搭建成长的舞台;把多年积累的工作技巧、故障排查心得整理成文字,并非“留名”,而是让经验成为团队的共同财富。古人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秋叶辞树是为了树木越冬,而我的“舍”,是为了让团队在技术迭代中更有力量。同时,“舍离”也意味着清空自己:不再固守“老经验”,而是主动向年轻人请教新的办公软件,学习智能化设备的操作逻辑,舍弃“老资格”的傲慢,方能在知识的更迭中保持清醒。 老师说9月的寂静里,藏着“对生命循环的诗意勘测”,而我在这临近退休的时光里,也悟到了“澄明之境”的可贵。不再执着于职位的高低,而是享受解决问题的踏实;不再焦虑于“被淘汰”的恐慌,而是专注于“能留下什么”的思考。正如秋水因流速放缓而澄澈,人到此时,更应让思绪沉静:梳理职业生涯的得失,为后来者提供借鉴;沉淀内心的浮躁,在工作中保持平和的心态。社会的发展从不停歇,但“被淘汰”的从来不是年龄,而是停止学习的心态。唯有像秋光筛落的清茶,慢慢品、静静学,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固步自封,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夏晓凌老师用唇齿咀嚼秋光,品出了时间的哲学;而我站在职业生涯的“九月”,咀嚼着老师的文字,更品出了初心的重量。退休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旅程的起点,在最后的岗位上,当以谦卑为基、以舍离为智、以澄明为境,既做好“传帮带”的“摆渡人”,也当好不断学习的“赶路人”,让余热如秋光般温柔,却也如秋实般厚重,在岁月的更迭中,活出属于自己的通透与丰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