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第三届工匠大会的山西展区,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常村煤矿双创基地主任王海川带来的“地销计量泵智能除尘解冻装置”模型吸引了众多参会者驻足观看。不时有人伸手触摸仿真的传感器防护壳,王海川直接拿起模型演示。“以前,冬天带水的煤渣溅到传感器上,很快就冻成冰疙瘩。工人抱着热水壶蹲在秤底下冲,水流到地上又结一层冰,人踩上去直打滑。”他指着模型里的导流水槽说,“现在的装置能自动把煤水引去收集箱,还能定时吹风除尘,传感器周围能够始终保持干爽。” 以往的冬天,煤矿地销运煤总会遇到棘手问题。为了符合环保要求,装煤、运煤时需要喷雾降尘、冲洗车辆,这些水和煤混合后会顺着车辆缝隙流出来。尤其车辆在电子秤上称重时,煤水更容易溅到秤下的传感器周围。一结冰,传感器就“糊涂”了——称重数据不准、误差大,严重时甚至无法使用。工作人员只能用热水冲传感器,但煤水混着热水流得满地都是,冻得更快,不仅作业环境差,还埋下安全隐患。 为解决这个问题,王海川反复试验,最终设计出这款智能装置。它能自动控温加热解冻、控风除尘,还能引导车辆定位、喷雾降尘,集除尘、解冻、称重等功能于一体。装置运行后,煤水不再落地,煤泥不会堆积。这套装置个头不大、集成度高,不管是安装、操作,还是后续升级改造,都很方便,适配性很强。 装置投运后,车辆装车称重通过率达到98%以上,人工费每个月减少9000元、生产损失节省50万元,每年还能减少5.6万元设备折旧费。不仅如此,冬季严寒的3个月里,每个月还能多运36车煤。截至目前,这套装置已累计创造1003万元经济效益,成了煤矿降本增效的“好帮手”。 这样的发明创新王海川还有很多。参加工作24年,王海川共有创新成果128项、科研成果4项、国家专利25项,从一名普通矿工成长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参加盛会让王海川的初心更加坚定:“看到各地工匠用科技突破瓶颈,更坚信 ‘技术含金量决定幸福指数’,未来我要把培育人才与前沿技术结合,让煤海工匠更有底气!” (山西工人报记者师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