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回复: 0

夏布绣,“缝”进生活

发表于 2025-9-30 15:01: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光影风华】
  光明日报记者殷泽昊、光明日报通讯员畅诗瑶采访整理
吴婉菁设计的夏布绣主题日用品。受访者供图
  在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的一次非遗进校园活动上,一个小男孩专注地做着手中的针线活。作为导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民间绣活(夏布绣)新余市代表性传承人吴婉菁很快注意到这个“坐得住”的男生。吴婉菁好奇地问他准备绣什么纹样的作品,男生举起手中绣了一半的“福”字说:“爸爸是货车司机,常年在外。我想让我亲手做的夏布绣‘福’字陪伴他,希望他每一次都平安归来。”
  男生的回答让吴婉菁心头一热。这个夏布绣青年传承人又一次认识到,这门历史悠久的手艺不只给人们带来艺术享受,还可以接住人们心底柔软的情感,成为现代生活中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情感寄托。
  夏布绣是以古老的面料“夏布(麻布)”为绣地材质命名的绣种,在江西新余传承千余年。吴婉菁一直在思考,古老的刺绣艺术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发出光彩。
吴婉菁向学生传授夏布绣的技巧。受访者供图
  “把夏布绣‘缝’进生活!”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吴婉菁设计了以夏布绣为主要装饰的家具、首饰等日常用品。此外,她设计了一系列可以让没有刺绣功底的人自己动手完成的半成品夏布绣。“这些半成品的纹样有小红花,也有寓意吉祥的文字。”吴婉菁希望,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能有机会在夏布上留下充满自己温度的作品,哪怕纹样简单,也可以成为生活中的“小确幸”。
  传统技艺如何在当代彰显价值?这是一个很宏大的课题。不少和吴婉菁一样热爱传统、拥抱现代的青年传承者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答案。或许没有标准答案,但他们走的每一步,都影响着更多人关注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宝。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30日 12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