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中工网记者 刘玄 靳鹏超 马杨灵 吴景斌 张学栋 核燃料操作,这个岗位听起来神秘、高难度又危险。 9月25日,在第三届工匠大会的展台前,中广核核电运营公司换料资深主任工程师乔素凯回应了记者的全部好奇。 俯身指向“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模型的堆芯部位,乔素凯介绍道:“我的工作是在核反应堆停堆换料期间,操作换料机对堆芯内的核燃料组件进行精准无误地取出、移动和放置。”这一关键岗位保障了核电发电的有序运行,将光明源源不断地送进千家万户。 中工网记者 张学栋 摄 听他说来似乎轻松简单,实际上,核燃料操作是核电运营中技术难度最高、危险系数最大的环节之一。操作人员必须在全水下辐射环境中,依靠远程操控完成燃料组件的毫米级精准取放。作为我国第一代核燃料操作师,乔素凯正是这一关键岗位的杰出代表。 “最让我有成就感的就是我们这么多年来,累计进行13万步核燃料操作,毫无差错。”乔素凯语气中带着自豪。这份“零失误”纪录的背后,是他对核安全的极致敬畏,“要静下心来,严慎细致做好每一步操作,敬畏核安全。” 中工网记者 张学栋 摄 从业33年来,他带领团队为全国半数以上核电机组完成安全“换芯”,并主持研发了国内首套核燃料组件水下全方位修复系统,突破水下修复技术瓶颈,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关键装备的自主国产化研发应用。 自荣获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以来,乔素凯深感“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明确未来将重心放在带徒传技,技能报国上。参加本次论坛,他尤其感慨:“我感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人工智能。我们团队要继续加大在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投入与创新,精益求精,技能报国,严慎细实,守护核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