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回复: 0

找到了,给电网线路运检开“最强外挂”的人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0年前,巡检的工作确实比较辛苦,动辄一口气巡五六个小时,下午两三点吃不上饭也很正常。”随后,李敏指着身旁的无人机装置笑了笑,“现在我们是大地的‘键盘手’,坐在指挥中心,就能让无人机去翻山越岭。”9月24日,在第三届工匠大会现场,大国工匠李敏正向观众演示他带来的创新成果——特高压输电线路无人机验电和挂拆接地线装置。

这套装置别看它小,但是它作用很大。“我们用无人机将它挂在导线上,它下方悬垂的绝缘绳可以作为人员的上升通道,作业人员乘坐电动升降装置直接进入高压线。”相比传统的吊篮法,这种电梯法节省了作业人员的体力,作业时间从2个小时缩短到20分钟;高空作业人员减少了一半,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安全风险。

14年间,李敏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一项项突破,累计取得8项“首创”性成果,获得14项省部级以上创新奖项和26项国家专利授权,1项研发成果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补助项目,实现了线路巡检由“人巡”到“机巡”再到“智巡”的创造性、革命性的转变。

2024年,在山东电力两位大国工匠王进、冯新岩的带领下,李敏加入特超高压创新团队,开展技术研发,积极拓展“无人机+”的运用。先后研发了无人机喷火、激光探伤、绝缘子检零等多种装置,让无人机从之前的“用眼看”到“动手干”,帮助作业人员高空检修。现在,李敏带领团队也在研究“无人机+”带电检修机器人。“可以说‘无人机+’的无限可能,让我成长为智护特高压的‘电网机长’,也让我们的工作从以前的‘脏累苦’向‘数智优’转型升级。”

成为大国工匠,站在新起点,李敏把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我们的目标是让机器人承担所有高风险作业。”他坚定地说,“目前,这些机器人装置的覆盖率已达到了50%以上,未来三年,我们要争取普及率超过90%。用智慧和创新,为电网安全运行注入更强大的科技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