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走在锻压厂房里,随时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是我们的好 ‘管家’!”参加工作28年来,平阳铸锻公司计调室主任原跃宾始终把工匠精神牢记于心、实践于行,在生产调度的长河中镌刻下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工匠精神。 生产调度作为锻压生产流程的“中枢”系统,要保证从生产前的筹备到锻压件的转出,每一个环节都能圆满完成。作为计调室主任,原跃宾以身作则,每日扎根生产现场,实时掌握生产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生产作业计划,确保生产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原主任就像一座坚固而畅通的桥,畅通了管理层到班组间的沟通渠道,为生产任务的高效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有他在,干起活来特别安心。”计调室职工告诉记者。 对待问题认真负责、保障生产敢于担当是原跃宾的工作态度。每当班组遇到问题打来电话,他总是毫不犹豫、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迅速决策,化解难题。8月盛夏的年休假,正是放松身心、避暑休闲的好时光,他却主动放弃。“保障生产的有序进行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原跃宾坚定地说。 “持续改进是质量的灵魂。”原跃宾始终将这一理念铭记于心,并贯彻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在他主持完成的一个QC项目中,原跃宾深入分析废品特征,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层层剥离问题“外衣”,精准抓住问题核心,带领团队制订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逐一实施,最终通过优化工艺规程、严格控制装炉数量和切边温度等关键环节,使弯管接头类锻件的合格率得到显著提升。 原跃宾在组织生产管理的同时,始终不忘自己的技术初心,积极投身技术革新工作,为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开辟了新的路径。某产品滚轮导板锻件原本采用手工冲打标记的方式,既费时又费力,而且标记往往不够清晰,影响了产品的后续加工和质量追溯。原跃宾经过分析研究,优化改进铭牌刻字机替代手工操作,使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某产品后球头锻件原工艺要求两件连锻后气割,然而这种方法存在许多弊端,断面不平整且易产生焊瘤,严重影响产品加工质量。 “得对下道工序负责。”他心里这样想着,也就这样做了。他利用工余时间查阅大量技术资料,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反复推敲操作的可行性。历经无数次试验,他选择通过设计专用夹具工装由气割改为切割机锯切,使锻件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在专利申报室,一本深绿色证书静静述说着创新故事。锻造操作机是加热锻件毛坯材料必不可少的大型辅助机械设备,原跃宾通过优化改进锻造操作机钳口,增加新的装夹装置,使更新后的设备使用范围更广、拆装更换更加灵活。该项成果还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面对赞誉,原跃宾说:“车间里的每个螺丝钉都是创新源泉。”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初秋的车间里,32名锻造工正在参加质量受控持证上岗培训。原跃宾通过“理论讲解+模拟操作”的一体化教学,把长期积累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倾囊相授,最终保证全体人员顺利完成换证。面对新入职大学毕业生,他宛如辛勤的园丁,以其深厚的专业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精心培育着这些初入职场的“新芽”,帮助他们快速掌握工艺编制、模具设计的要领,引导他们在职业道路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我将不断更新自己的 ‘技术库’,时刻保持对工作的专注和热忱,以‘俯首甘为孺子牛,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原跃宾给自己定下目标。 (山西工人报记者郭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