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回复: 0

凡人微光 温暖山城|大山深处的课堂 他一守就是37年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刘冲

9月9日,重庆市城口县周溪乡中心小学校园里传来清脆的上课铃声。58岁的倪代兴拿着道德与法治课本,快步走向三年级教室。

对他而言,37年执教生涯,从凉风村小学的单人讲台到中心校的标准化教室,环境变了,但对教育的坚守从未改变。

“老师走了,我来当”

1988年夏天,倪代兴从明通职业中学毕业,毅然回到家乡周溪乡凉风村当代课教师,月薪只有60元。

“老师走了,我来当。”倪代兴的想法很简单,凉风村小海拔高、交通不便,曾经5年间换了6个代课老师,但这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

然而,眼前的景象让他心酸:教室的窗户没有玻璃,用塑料纸钉着;课桌歪歪斜斜,黑板裂了好几道缝;开学之际,不少学生因家境贫困未能到校……

倪代兴没有气馁,开始一家家走访。学生文波的父母直言:“男娃娃不如早点干农活,读书没啥用。”但孩子躲在门后,眼睛里却闪着渴望的光。

“就是那道目光,让我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倪代兴说,他承诺垫付文波等孩子的学费,并每天接送他们上下学。语文课上,他带着学生到山间认字、读诗,让教育融入生活,课后和孩子们玩游戏、打篮球,渐渐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第一个学期结束,凉风村小的成绩破天荒在全乡名列前茅。消息传开,村民纷纷将孩子送来读书,学生逐渐稳定在四五十人。

“我走了,谁愿意来”

就在倪代兴逐渐适应教师角色时,生活的艰辛接踵而至。20世纪90年代,凉风村小的条件依然艰苦。他一人承担所有课程,白天上课,晚上备课、批改作业。微薄的代课收入,大部分用来给学生垫付学费。

“最多时,一学期垫了10个孩子的学费,100多元,自己的工资所剩无几。”倪代兴说,妻子王小雪从未抱怨,尽管他们的小女儿患病,急需用钱医治。

2007年冬天,倪代兴的小女儿因病夭折。妻子哭成泪人,他背着女儿冰冷的身体,一步一步走过那条熟悉的山路,将她安葬在大山里。

正是这一年,倪代兴通过自学考取了教师资格证,转为公办教师,月工资涨到近3000元。生活刚有起色,新的考验又来了。

一次,倪代兴在讲台上突发心梗,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出院后仅两天,他就揣着药瓶回到了讲台。

他并非没有机会离开——中心校多次想调他过去,县城学校也抛来橄榄枝。

“我走了,谁愿意来?”倪代兴每次都用这个问题回应。

坚守的意义在哪里?倪代兴从学生身上找到了答案。

2022年的一天,一名衣着光鲜的男子来到学校,紧紧握住了倪代兴的手:“倪老师,我是文波,您还记得我吗?”

文波就是当年那个差点辍学的男孩。在倪代兴的帮助下,他读完了小学、初中,后来远赴新疆种棉花,如今生活美满。

“倪老师,我是来还学费的。”文波拿出一叠钱塞给倪代兴。推辞不过,倪代兴只收了当年垫付的学费。

更让倪代兴欣慰的是,有些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和他一样成了乡村教师。

“在哪里教书都是教书”

时光荏苒,凉风村的适龄儿童越来越少。2021年,倪代兴教完了凉风村小最后两名学生。村小最终被撤并。

那天放学后,倪代兴一个人在教室里坐了许久。

“这下总该休息了吧?”妻子松了口气。但倪代兴闲了没多久,就听说周溪乡中心小学缺老师。

他没有犹豫,立即向学校申请:“让我去吧,我还能教!”

2022年9月,倪代兴又站上了讲台,负责中心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现在,他教三年级19个孩子。心梗的后遗症让他不得不随身带药,但他从未因此耽误一节课。

“倪老师的课很能打动孩子。”校长说,“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孩子们理解什么是责任。”

问及为什么如此执着,倪代兴讲起小时候的经历:“我在凉风村小上学时,5年换了6个老师。每走一个,我就追出去几里地,希望老师能留下。所以我知道,老师对山里的孩子意味着什么。在哪里教书都是教书,只要还有一个孩子需要我,我就会留在讲台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