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回复: 0

热浪中的轮对“搬运工”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9月15日10时,“秋老虎”依旧发威,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昌南车辆段车轮车间的露天轨道线上,几名青工正在热浪中穿梭。他们是车间整备组轮对吊运团队,三人一组配合,保障列车轮对的正常供应。

作为赣闽两省铁路唯一的车轮供应点,这里的轮对日供应量已增至45对,每一对轮对都关系着京九、沪昆等干线的运输畅通。30岁的轮对装卸人员郑鸿蔚一早就钻进闷热的车厢,开启了他一天的工作。“我们每天要装卸148吨轮对。”他一边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一边说。安全帽下的脸颊已被汗水冲刷出几道清晰的痕迹。

黄色安全帽、厚胶皮手套、加装钢片的防砸鞋,这身“标配”装备在高温天里显得格外厚重。郑鸿蔚的工作服从早上开始就没干过,汗水浸透后紧紧贴在皮肤上,又被烈日反复炙烤出白色的盐渍。

14时,阳光愈发刺眼,也是轮对工一天作业时间中最热的时候。6米高空的行车操作室里,25岁的邓兰紧握着操作杆,额前的碎发被汗水粘在脸上。操作杆在邓兰手中灵活转动,1吨多重的轮对在空中稳如磐石。这个瘦弱的姑娘是车间里最年轻的女行车工,也是团队里公认的“精准导航”。“吊钩误差不能超过5厘米,否则会影响轮对摆放。”她目光如炬,紧盯下方的轮对和地面上行吊指挥员向青山。

“左一点……好!落!”地面上行吊指挥员向青山仰着头,手臂在空中划出标准的指挥弧线。阳光直射在他仰起的脸上,豆大的汗珠顺着下颌滚落。两人搭档3年,配合默契。15时,车厢内热浪扑面。郑鸿蔚趁着间隙喝下藿香正气水,辛辣的气味呛得他皱紧眉头。“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喝不惯,现在一天两瓶是家常便饭。”他笑着晃了晃标有“防暑必备”字样的空瓶。

15时45分,车厢内的轮对越堆越高,留给作业人员的空间不足一平方米。郑鸿蔚在狭窄的车厢过道中进行摆放,此时他的工作服早已湿透。

18时,最后一节车厢完成装载。“这些轮对将奔赴赣闽大地的12条干线,承载着旅客和货物运输任务。”车间主任王叶郎介绍。

此时已夕阳西下,但铁轨旁的温度计显示仍有38℃。青工们坐在轨道边的树荫下休息。看着彼此被汗水浸透的工装和黝黑的脸庞,大家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这群年轻人平均每天要弯腰300余次,行走超过2万步,在高温下完成相当于50层楼高度的轮对吊运。他们用青春的臂膀,保障着铁路的安全运输。

(江西工人报全媒体记者 曹阳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