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回复: 0

深耕职教35年,把铁路“铺进”课堂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洁 通讯员 韩广来

校园里铺设轨道,火车直接开进来!从前,将铁路场景搬进校园,几乎是天方夜谭,但在一位老师的坚持下,梦想照进了现实。如今,在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在真实场景中锤炼“精检细修”等技能,毕业前就能熟练操作各类专业设备,对各种故障及解决方法烂熟于心。这位老师叫薄宜勇,深耕职教35年,始终把学生的事放在第一位。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薄宜勇获评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他也是南京今年唯一获此殊荣的教育工作者。

20世纪90年代,教学设备匮乏是横亘在职业教育面前的难题。“职教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实践动手能力,没有条件,我们就创造条件!”年轻的薄宜勇干劲十足,他从铁路站段要来继电器、信号组合等旧器材,自己动手组装。就这样,在简陋的实验室里,道岔控制电路等自制教具诞生了。“设备可以旧,但教给学生的本事必须是最新的、最扎实的!”这句话,也成为薄宜勇此后数十年教学中的坚守。

2008年,在学校新校区一片待开发的荷塘,为了给学生打造更贴近铁路真实场景的实训环境,薄宜勇拿起皮尺,和同事们反复测量、规划、设计,牵头建设起国内领先的“两站一区间”实训基地。如今,1200米电气化铁路在南铁院校园里延伸,真正把铁路“铺进”课堂。

“我们教的,就是现场干的。”薄宜勇在实训线上模拟各类复杂故障,让学生在真操实干中锤炼真本领。这样的培养模式,让南铁院毕业生一上岗就能独当一面,让他们成为轨道交通行业争抢的“香饽饽”。“现在我又参与到学校‘三站两区间’的规划建设中,这也是服务于教学培训、科研的国内一流智慧高铁教学站场。技能鉴定、工程试验、职业体验都可以在这里进行。”薄宜勇说。

实训设备落地后,专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等也得跟着“升级”。学校新开办高职铁道信号专业时急需领头人,薄宜勇主动请缨,担任该专业的负责人。面对专业建设的空白,他带领年轻教师团队深入铁路局、地铁公司调研,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剖析人才需求与岗位核心能力。专业标准一稿一稿地修改,课程标准逐字逐句地打磨,他常常伏案至深夜。

如果说前3次的大胆尝试是为了夯实教学、赋能学生,第四次的突破,他则将目光投向了“以教促产、产教融合”的更深层次价值。他主持完成省高铁安全工程技术中心验收,承担多项省部级课题,真正将论文写在轨道交通的大地上。

“2022年,我们联合企业共同组建国内首个‘南京地铁运营安全第三方咨询’团队。不仅为南京地铁运营安全筑起坚实防线,更为全国城市地铁安全管理提供了‘南铁方案’。”作为信号专家,薄宜勇还参与了南京地铁5号线北段初期运营安全评估,S7、S9号线正式运营前的安全评估。

“执教35年,我始终坚持让学生学真本事、练真家伙、扛真担当。看着他们一上岗就能独当一面,在技能大赛上摘金夺银,更成长为行业里的工长、技术骨干乃至工匠,这就是我最骄傲的事。”薄宜勇坦言,教书育人从不是单纯的技能传授,他始终把“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教学全程,只为培养更多心怀热爱、身怀绝技,兼具工匠精神与责任担当的轨道交通接班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