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回复: 0

“掐尖禁令”,改善县域教育生态的关键之举

发表于 2025-10-1 09:47: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王‌志顺

据新华社报道,日前,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严格规范县中办学行为,重点整治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及抢挖县中优秀教师等问题。这一政策的出台,直指当前一些地方县域教育面临的深层矛盾——优质教育资源被城市名校“虹吸”,导致不少县中陷入生源流失、师资短缺、质量下滑的恶性循环,受到舆论关注。

长期以来,不少地方的知名中学凭借政策与资源优势,通过提前签约、跨区域招生等方式,将县域尖子生和骨干教师吸纳至城市。这种“掐尖”模式逐渐产生恶性循环:一些县中失去优质生源,升学率下降,优质师资流失,制约教学质量。如此循环往复,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拉大,基础教育公平性受到挑战。上述计划以禁令形式切断资源外流链条,正是为县中创造良好发展的空间。这是系统性的变革思路,是从治标到治本的转变。

与以往单纯限制招生的政策不同,此次行动是多维度的。

在资源保障方面,省级财政加大转移支付,确保生均公用经费足额拨付,建立教师待遇动态调整机制;在师资建设方面,通过优师计划定向培养、城区教师轮岗支教等方式补充紧缺学科教师;在评价改革方面,摒弃以升学率为核心的考核标准,建立涵盖学生发展、教师成长、社会贡献的多元评价体系;在规范办学方面,统一规定高中作息与假期时间,严禁利用节假日集中补课或考试。

这些举措既为县中松绑减负,又为其造血赋能,值得期待。

政策落地见效还需解决一些关键问题。其一,‌监管执行‌需形成合力。一些地区跨区域掐尖可能从明招转为暗招,需建立多部门联合督查机制,严查违规招生行为。其二,‌财政投入‌必须精准到位。为避免部分地方截留对县中的转移支付资金,需强化省级统筹责任,确保资金足额拨发到学校。其三,‌社会观念‌亟待转变。通过职普融通、特色课程开发帮助县中树立差异化竞争优势,让家长看到多元成才的可能性,逐步改变“唯名校论”观念。

振兴县中不仅是为了确保教育公平,也是教育理念的革新。县中作为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石,它承载着乡村孩子的上升希望,也是乡村振兴的人才摇篮。当教育真正与地方发展血脉相连时,就有望形成培养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激活一个地区的乘数效应。

教育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的土壤中成长成才。“掐尖禁令”的发布实施,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向均衡发展转型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若能将政策执行与地方创新相结合,县域教育有望打破困局,成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