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回复: 0

“加价选座”不应成为“行业惯例”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买票送座”是常识,如今却成奢侈。国庆节前夕,多名乘客吐槽:线上值机,前排、靠窗、过道、母婴座一片“灰锁”,只剩机尾和中间的“夹心位”。想解锁,要用1600~3100里程换,或交百元现金,航空公司美其名曰“增值服务”。

话说得“漂亮”,实质却是把原本包含在客运合同里的“合适座位”切割零售,制造稀缺、再卖一次。多数航空公司既不公开锁座比例,也不说明定价标准,有的176个客舱座位只剩14个免费,就连母婴专座也得付费,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而公平交易权的受损则暗藏在定价逻辑中,相同票价却要为基本乘坐需求二次付费,违背了“一价全包”的交易惯例。说白了,就是“损害权益换收益”。如此操作,于法于理都说不过去。

中国消费者协会明确指出,“加价选座不应成为行业惯例”。航空运输作为基础性公共服务,不能以“服务升级”之名,行权益剥夺之实。座位可以按舒适度分区,服务可以有层次差异,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不能被明码标价。当“先到先得”的惯例让位于“付费者得”的资本逻辑,当安全配重的专业操作异化为盈利工具,我们失去的不仅是舒适的座位,更是市场应有的公平与透明。

破局之道,需要监管、企业、消费者三方发力。监管层应尽快明确锁座比例红线,要求航空公司提前公示选座规则,将免费座位比例强制提升至一定比例。企业需重构服务逻辑,区分安全刚需锁座与商业盈利锁座,明确标注付费座位,而非简单上锁。消费者更应善用投诉武器,让维权成为推动规则完善的力量。

让每一位购票者都能体面登机,让每一次选座都明明白白,这才是民航业应有的温度与底线。(莫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