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回复: 0

唯有创新破万“卷”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日前,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规则对外发布,诸多细节可圈可点。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本次集采首提“反内卷”,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参考,同时报价最低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的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这是药品集采规则的重大调整,意味着此前“灵魂砍价”的名场面或许很难再现。

阿司匹林肠溶片低至每片0.03元、氯化钾注射液每支0.16元、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每片0.16元……近年来,多款集采药价格大幅下降,患者负担显著减轻。然而随着集采的常态化推进,“内卷化”弊端凸显,不仅挤压了企业的合理利润空间,更埋下了质量隐患,引发公众诸多疑虑。集采“反内卷”原则的明确,正是对“唯低价”导向的及时纠偏和优化,也为医药企业提供了更清晰的政策预期和更良好的发展环境。

“内卷”终非长久计,创新才是硬道理。所谓“反内卷”,不是不重视价格因素,而是要推动竞争从“卷价格”到“卷价值”跃迁。政策设计中,“新药不集采、集采非新药”规则更加细化,测算下来,创新药研发投入回收周期缩短了3—5年。此外,就在集采新规发布前5天,国家医保局启动2025年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首次新增商保创新药目录,创新药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红利期。当然,政策托举之外,关键还是行业自身以真正的创新打破需求天花板、发现新蓝海,同时也需要贯穿行业上下游、链接产学研各方的系统性创新布局。

众所周知,创新药研发难度大、投入高,一旦成功,回报也高。作为经营主体,药企不能再满足于通过仿制和外延式扩张来分食存量市场,而应大力投入原研药、首仿药、高端制剂、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奋力跨越技术壁垒。当产品拥有更高的技术壁垒和临床价值,自然就能摆脱低价困局,在市场中赢得主动。比技术创新更加重要的,是构建一个更健康的创新和竞争生态。这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创新者的投入获得合理回报,激发研发热情;需要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让创新产品更快惠及患者;需要促进临床与研究机构的紧密合作,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降低企业打价格战、恶性竞争、行业垄断的可能性,等等。当整个生态鼓励创新、保护创新、回报创新时,“内卷”自然失去生存的土壤。

唯有创新破万“卷”。从“卷价格”到“重创新”,这是一条更具挑战的路,也是唯一通向真正强大和可持续发展的路。政策创新搭建舞台,企业创新唱好主角,监管创新筑牢底线,让创新在竞争中占C位,我们才能真正告别“内卷”,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陈立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