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回复: 0

公交适老化进程该加加油

发表于 2025-10-1 14:47: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日前,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一公交司机拒载事件引发广泛关注。监控视频中,老人拄着拐杖,在公交车到站时起身打算背上背篓,但没等他背好,公交车就发动驶离,不管旁人怎么呼喊驾驶员都未停车。后来,尽管公交司机受到行政处罚并被企业开除,但对公共服务适老化的关注与反思不能停止。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老年人的出行对公交的依赖程度远高于其他群体,全社会都应给予理解与帮助。但此次拒载事件,将公交服务在适老化方面的严重缺失暴露无遗。沉重的背篓中,可能装着老人为家人准备的物资,也可能是辛勤劳作的成果。但在司机眼中,却成了阻碍公交通行效率的累赘,暴露了对老年群体特殊需求的漠视,以及公交服务适老化意识的淡薄。

当前许多公交车在设计时,并未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出行特点。车内台阶过高、扶手设置不合理、缺乏无障碍设施,对于行动不便、腿脚不利索的老人而言,上下车都充满了困难与风险。而在一些城乡接合部线路,老人携带农具、背篓等物品乘车较为常见,公交却没有预留足够的存放空间,导致司机与乘客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公交适老化改造,首先应改造公交的硬件设施。不妨借鉴上海、苏州等地的经验,推广低地板公交车,降低上车台阶高度,方便老人上下车;在车内增设无障碍通道、爱心专座、扶手拉环等设施,保障老人乘车安全;对于一些特殊线路,可考虑设置专门的农具存放区域或背篓悬挂装置,满足老年乘客的实际需求。

目前,公交企业的考核体系里,准点率、趟次完成率等指标往往占据主导,而“服务质量”“乘客满意度”的权重较低。在这种考核导向下,司机一心赶时间、保趟次,自然容易忽视乘客的特殊需求,甚至将帮扶老人、等待行动不便者视为影响自身绩效的负担。因此,仅有公交硬件设施适老化改造远远不够,还需要在考核机制适老化方面下足功夫,加大对服务质量、特殊群体关怀等软性指标的权重,激励司机主动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加强对司机的适老化服务培训,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与耐心,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老年乘客的需求。(孟亚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