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0月3日早上,沱沱河地区寒风刺骨,远山积雪在曙色中泛着冷冽的光。6时许,在海拔4547米的沱沱河站,青藏集团公司格尔木电务段沱沱河信号车间沱沱河信号工区11名职工整装待命,按计划,他们要在140分钟时间内,完成西咽喉信号设备的“诊疗”任务。
沱沱河信号车间坐落于沱沱河站西侧,管辖着唐古拉、布玛德、沱沱河等17个车站信号设备的日常养护工作。
9月以来,车间管内气温急速下降,车间组织业务骨干,对管内信号设备展开“地毯式”排查整治,及时发现设备隐患,确保行车安全。
“‘天窗’命令已下达,时间140分钟。”6时20分,对讲机里传来驻站联络员李永盛的声音。职工们裹着厚厚的棉衣,迅速走向站场,按照各自分工开始分头作业。
来到4号道岔处,工长刘岁意迅速掀开转辙机防尘罩,开始道岔转换试验。“这里海拔高、天气冷,紧固螺丝时不能用力过猛。”刘岁意对同事于越说。
随着道岔“轰隆隆”的转换声,检查快速推进。职工何伟云拿起探尺,伸进道岔表示缺口,发现缺口偏大,他快速调整表示杆螺丝后,缺口很快恢复正常,他背起工具包走向下一组道岔。
太阳升起时,空气寒冷依旧,冷风吹打在脸上,有一种刺痛的感觉,但职工们手里的动作丝毫未停。
对讲机里实时通话声、道岔的转换声、呼呼的风声交织成一片。8时40分,140分钟的“天窗”全部结束,西咽喉设备交付使用,职工们收拾好工具材料,迅速下道。
此时,太阳将地平线染成一片金黄……(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赵风斌 赵辉 后建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