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回复: 4

2025年10月4日企业热点新闻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0月1日凌晨,寒风裹挟着沙粒,吹打在玻璃窗上,发出细碎的“沙沙”声。在格库铁路格尔木房建生活段乌图美仁锅炉房,茫崖维修综合车间乌图美仁综合维修工区的锅炉工任宁穿着作业服,戴着手套,正在俯身检查锅炉压力表。

窗外,广袤的戈壁滩被夜色笼罩,气温降至冰点以下,这是任宁成为“新手奶爸”后的第一个国庆节。

一个月前,任宁的女儿出生,第一次抱起襁褓中软糯的小家伙时,他的双手都在微微颤抖。“那一个月,每天想的就是多抱会儿闺女。”回忆起在家照顾女儿的日子,任宁目光柔和。

乌图美仁常年风沙肆虐,冬季来得早、去得晚,10月1日,是格库铁路所有站区供暖第一天,锅炉房离不开人。

9月29日,女儿刚满月,任宁便匆匆告别妻子和襁褓中的孩子,带着对家人的牵挂,返回到工作岗位。锅炉房温暖弥漫,与室外的寒冷截然两重天。

任宁手持巡检记录册,穿梭在管道和设备之间,每一个阀门、每一块仪表都仔细检查。

“供暖第一天最关键,压力、温度都得盯紧,一旦出问题,站区的旅客和职工就得挨冻。”他一边说,一边用抹布擦拭着压力表上的灰尘。

上午9时,K6841次列车即将进站,候车室里渐渐热闹起来,此时,任宁依然在锅炉房忙碌。他每隔半小时就会记录一次设备参数,调整一次阀门开度,热气蒸腾,汗水浸湿了他的衣领。

“虽然节日不能陪在老婆孩子身边,但想到我守护的锅炉能给大家带来温暖,心里就觉得值。”任宁笑着说,休息间隙,他拿出手机,翻看妻子发来的女儿的视频,看着视频里女儿甜甜熟睡的可爱模样,他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夜幕降临,戈壁滩上狂风更加猛烈。候车室和站区职工宿舍却暖意融融。锅炉房里,灯光依旧明亮,任宁的身影仍然在来回穿梭……(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赵风斌 嘎桑才旦浩麟 何加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10月3日早上,沱沱河地区寒风刺骨,远山积雪在曙色中泛着冷冽的光。6时许,在海拔4547米的沱沱河站,青藏集团公司格尔木电务段沱沱河信号车间沱沱河信号工区11名职工整装待命,按计划,他们要在140分钟时间内,完成西咽喉信号设备的“诊疗”任务。

沱沱河信号车间坐落于沱沱河站西侧,管辖着唐古拉、布玛德、沱沱河等17个车站信号设备的日常养护工作。

9月以来,车间管内气温急速下降,车间组织业务骨干,对管内信号设备展开“地毯式”排查整治,及时发现设备隐患,确保行车安全。

“‘天窗’命令已下达,时间140分钟。”6时20分,对讲机里传来驻站联络员李永盛的声音。职工们裹着厚厚的棉衣,迅速走向站场,按照各自分工开始分头作业。

来到4号道岔处,工长刘岁意迅速掀开转辙机防尘罩,开始道岔转换试验。“这里海拔高、天气冷,紧固螺丝时不能用力过猛。”刘岁意对同事于越说。

随着道岔“轰隆隆”的转换声,检查快速推进。职工何伟云拿起探尺,伸进道岔表示缺口,发现缺口偏大,他快速调整表示杆螺丝后,缺口很快恢复正常,他背起工具包走向下一组道岔。

太阳升起时,空气寒冷依旧,冷风吹打在脸上,有一种刺痛的感觉,但职工们手里的动作丝毫未停。

对讲机里实时通话声、道岔的转换声、呼呼的风声交织成一片。8时40分,140分钟的“天窗”全部结束,西咽喉设备交付使用,职工们收拾好工具材料,迅速下道。

此时,太阳将地平线染成一片金黄……(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赵风斌 赵辉 后建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10月2日,国庆假期第二天,由中铁上海局六公司承建的云南红河州建水县供排水建设项目(EPC)第1标段供水工程现场,依然机械轰鸣、焊花闪烁。一线建设者们坚守岗位,全力攻坚关键节点,以实干担当保障民生工程顺利推进。

在输水管流量计井施工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专注地进行钢筋绑扎与模板加固,汗水与焊花交织,敲击声与机械声共鸣。为确保工程质量,项目技术团队全程驻守一线,严格把控每道工序,从钢筋间排距到模板标高,从垂直度到结构尺寸,逐一核验、精准指导,以匠心精神筑牢质量根基,致力于打造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工程。

据悉,建水县供排水建设项目(EPC)第1标段供水工程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覆盖全县十三个乡镇的生活用水供水管网。作为一项关乎民生的“生命线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问题,为村镇居民生活与长远发展注入源源“活水”。(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榆 通讯员 王田叶 向虹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近日,在中铁六局北京公司承建的甬台温高速复线瑞安联络线四标施工现场,首片预制梁成功架设,为后续全面开展架梁作业打下坚实基础。

据悉,此次首片预制叠合T梁长21米,高1.6米,重32.9吨,在现场技术人员的精准指挥下,经过起吊、平移、对位等一系列操作后,首片预制梁稳稳落定在陶山枢纽E匝道桥第2联。

据了解,在国庆中秋长假,项目部将紧抓施工黄金期,加强统筹调度,配强施工力量,全力以赴加快建设进度,确保顺利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现在一共有680名工人左右,分别在进行桥梁下部结构、隧道施工、预制梁施工、桩基施工。整个长假,我们都会坚守一线,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中铁六局北京公司甬台温项目部副经理郑鹏程说。(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侯赛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国庆中秋期间,当大多数人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与假期的闲适时,本桓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人们却选择“逆向而行”。他们以高速为岗、以养护车为家,在车流如织的道路上,默默守护着每一段行程的平安,他们就是中铁九局电务公司本桓高速公路项目的养护建设者们。

清晨六点,山间薄雾还未散尽,本桓高速养护值守队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沿途多山区路段,弯道、坡道多,假期车流量大,必须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队长的叮嘱言犹在耳。队员们手持检测设备,逐段检查护栏螺栓是否松动、反光标识是否清晰,仔细排查路面是否存在坑槽与裂缝。发现一处护栏底座轻微移位,他们立即分工协作,半小时内完成加固,确保道路畅通无阻。

夜幕降临,山路在灯光的映照下蜿蜒向前,养护站值班室依旧灯火通明。值班人员紧盯监控屏幕,电话保持畅通,随时应对突发路况。“昨晚刚处理完一起小型追尾事故后的路面清理,”一名值班队员说,“假期里,我们多盯一分钟,司乘人员就多一分安全。”凌晨时分,他们仍坚持上路巡查,重点检查隧道照明与桥梁排水设施,用坚守抵御秋夜的寒凉。(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通讯员 杨思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