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当一轮圆月照亮万家团圆之时,在海拔3000多米的青海油田的涩北气区,却是另一番静默而壮阔的景象。
这里没有城市的霓虹与喧嚣,只有戈壁滩采气树无声地伫立、管线绵延,以及一群在节日里依然默默坚守的石油工人。他们以责任与担当,守护着下游千家万户的温暖与炊烟,在戈壁荒漠上书写着属于采气人的别样“团圆”。
“平时不觉得怎么样,但每逢节日就会特别想家。”这或许是许多坚守岗位员工共同的心声。然而,思念并未影响他们的工作节奏。在这个国庆与中秋叠加的假期里,采气一厂的生产运行更加严谨有序。
为确保节日期间安全生产万无一失,气田稳产供气平稳顺畅,采气一厂领导干部值班值守,深入各个集气站和关键作业点,检查安全措施、指导运行操作、慰问在岗员工。
节日期间的涩北戈壁荒原上,昼夜温差巨大、风沙肆虐。纵横的管线之间,11号集气站采气工芦文涛和新入职员工李勋正手持工具,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清理着管线的杂质与淤堵,确保能源“动脉”畅通无阻。
尽管脸庞仍带着些许稚嫩,但动作已经稳健娴熟,与同事配合默契。这是李勋职业生涯中第一个节日,充满着考验和历练,“能让清洁的天然气顺利送到千家万户,我觉得这个节日过得特别有意义。”李勋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新一代石油人的担当。
8号集气站站长肖遥正带领班组更换联通阀。这个看似简单的操作,却要经过反复确认和精密配合,一丝一毫的偏差都可能影响全线气流平衡。肖遥与同事反复测试、校验数据,汗水早已湿透工服。
与此同时,9号集气站压缩机班长夏仲玉正全神贯注地监督大型压缩机吊装维护作业。他紧盯吊车的每一个动作,不时通过对讲机确认细节。
“压缩机组是稳产的‘主力’,它的健康运行直接关系到产量,再小心也不为过。”夏仲玉说。正是在这种严谨的态度,整项高风险作业得以安全高效完成。
如果说一线场站是生产的“四肢”,那么生产指挥中心便是调度全局的“大脑”。在这里,岗位人员昼夜值守,屏幕上实时滚动着成千上万条数据。
生产调度岗的刘霞正一丝不苟地盯着电子屏幕,监控涩北二号气田气井的生产曲线。任何微小的数据波动,她都必须立即判断并发出指令。
“数据就是生产的语言,我们要读懂它,才能保障气田的稳定。”刘霞的目光几乎从未离开屏幕。
不远处,生产调度岗的蔡银花正密切关注下游用气量的变化,根据实时情况精准调配气量,并监控氮气含量等关键指标,确保外输气质量百分之百达标。
“我们的工作就像调节阀,要保证供需平衡,一刻也不能放松。”她微笑着说。她们用女性的细致与专注,在无形的数据战场上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
芦文涛、李勋、肖遥、夏仲玉、蔡银花、刘霞……这些名字,只是双节期间坚守岗位员工的缩影。在戈壁荒漠与狂风沙尘之间,他们是顶着烈日巡检气井的巡井人员,是昼夜待命、闻令即动的抢修人员,是气田诊脉治理气井的技术人员,是在辅助岗位默默支撑前线生产的后勤保障人员。正是这些平凡却坚毅的身影,汇聚成能源保供坚实的力量。
当皎洁的月光洒满戈壁,采气人或在巡线途中遥望月色,或在监控室抬头片刻,那一刻的宁静中,有思念,也有自豪。
“等忙完这一阵儿,再好好陪家人。”芦文涛笑着说。
节日里坚守戈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原石油工人,为千家万户的温暖舍弃“小家”的团聚。正因为这些坚守者,节日的灯火才更加温暖而长久……(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陈维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