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记者 梁嘉蕾
说起老年人运动,按传统印象,无非就是公园里跳跳舞、树荫里下下棋,人行绿道上散散步。实际上,随着近年来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老年人的运动选择越来越丰富,健身房里撸铁、环青海湖骑行、备受年轻人追捧的CROSSFIT(综合性训练模式)也迎来老年群体……他们焕发出的生机和活力让年轻人羡慕。
“银发健身族”正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老年人的健身理念不断更新,健身项目、参与形式等也在与时俱进、日益广泛。与此同时,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关注?老年人健身有哪些注意事项?
老年人同样迷上撸铁
73岁的陈继芳是上海知名的“撸铁奶奶”,原本体检查出“脂肪肝”“高血脂”的她,为了健康在6年前毅然走进健身房,从此开启了“一周七练”的硬核健身模式。
陈继芳坚持锻炼,3个月就减重28斤,不仅体型更匀称,她的脂肪肝也消失了,身体各个指标恢复正常,身体素质更好了。70岁那年,她考出了专业健身教练资格证,后来一度登上央视、亮相进博会、火遍短视频平台,成为老年撸铁的“网红”代表。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走上健身之路。每天早上6点,64岁的健身教练“老燕子”王炎平准时开播,全国各地的中老年人陆续进入直播间,人多时,近两千人跟着屏幕与她一起练肌肉。无氧训练一小时,7点钟,王炎平会坐在镜头前答疑,回复评论区里来自天南海北的疑问——“61岁了可以把肌肉练回来吗”“大拇指指根关节疼痛是不是握哑铃的原因”“中老年的男士适合跟练吗”……
老年人的健康观念正在发生改变,他们不再满足于温和的散步,转而追求更科学、更系统的训练方式。
长者健身房嵌入社区
“不少人觉得年纪大了就应该少做大强度运动,只做中低强度运动,这是一种不科学的观念。”河南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专业副教授吴严冰表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肌肉流失的速度会越来越快,除了会造成关节稳定下降,骨关节退变加速,跌倒与骨折的风险提高,还会影响血糖调节、物质代谢水平、血管弹性等,不利于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年人比年轻人更需要练肌肉,而进行力量训练(也称为抗阻运动),正是增肌的有效途径。“在做好健康评估的前提下,老年人可以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合理规划运动量,如每周进行2至3次弹力带、深蹲等力量训练,并结合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
这些健身知识的科普普及打破了“老年人不宜剧烈运动”的认知误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深刻认识到主动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多家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我国的银发青年(55岁至64岁)、银发中年(65岁至74岁)愿意为健康“埋单”。
银发健身热的背后,隐患与挑战同样不容忽视。专业指导的缺失在老年健身群体中十分普遍,大部分平价健身房缺乏针对老年人的专业教练,现有的健身空间几乎都为年轻人设计,老年会员往往只能模仿年轻人训练。但实际上,老年人骨骼脆弱、关节退化、心血管承受能力下降,更需要完全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此外,还有不少传统健身房明确规定,不给60岁以上老人办理健身卡。上海是全国最早步入深度老龄化的城市之一。面对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上海率先在社区嵌入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在这些专为老年人打造的健身空间里,力量训练、有氧运动、关节活动等器械都经过了适老化改造,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特征和需求,甚至考虑到其慢性基础性疾病的特殊要求来设计。
截至去年底,上海社区里的长者健身房共建成174个,今年还将新增不少于20家。
上海做出了老年健身的范例,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健身潮将引领更多老年人追求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更多地区开发建设适宜老年人的健身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