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回复: 0

【反方】“上纲上线”,莫让制度寒了人心

发表于 昨天 20:23 来自手机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为一名国企基层员工,我认为班组长的病假管理不应机械地“严卡医院等级”,而应建立更科学、更有温度的制度体系。
    在毛乌素沙漠腹地的苏里格采气作业区,我们的钻井队常年驻守偏远工区。去年冬季流感高发期,一名钻工突发高烧至39度,就近仅有村级卫生所可就诊。若按一般企业的硬性规定,必须前往百公里外的县城二甲医院才能获得批准,但当时降雪黄色预警已发布,道路结冰存在极大安全风险。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基层管理者果断采取应急措施:一方面安排专人护送患者到最近医疗点接受治疗,另一方面同步启动远程视频问诊系统连线企业定点医院专家进行会诊指导。最终既保障了员工健康安全,又未影响公司的生产进度。这个案例充分说明,因地制宜、灵活应变的管理远比简单粗暴的“门槛限制”更为有效。
    事实上,过度强调医院等级可能造成多重负面影响。在野外施工现场,突发急症往往具有紧迫性,等待长途跋涉去大型心脏疾病专科医院显然不现实;而基层医疗机构虽规模较小,却能第一时间开展急救处置。我们曾统计发现,强制要求高等级医院证明导致近三成的合理病假申请被延误处理,部分员工因此带病上岗,反而增加了安全隐患。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形式主义倾向可能消解团队凝聚力——当员工感受到制度缺乏人文关怀时,其归属感与忠诚度必将受损。
    真正高效的请假管理应当构建多维度的信任机制。我们推行的“双轨验证”模式值得借鉴:既认可正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也允许通过队医初诊、同事佐证等方式辅助确认病情真实性;同时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跨区域医疗信息共享,让偏远地区的诊疗记录同样具备公信力。对于确有可疑情况的个案,完全可以采用事后回访而非事前设限的方式核查,既维护管理权威又避免误伤善意。
    企业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尊重与关怀。在能源行业特殊工作环境中,一线员工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企业安全生产大局。与其用冰冷的行政壁垒将患病职工拒之门外,不如以同理心搭建温暖的支持网络。毕竟,再严格的制度都不应成为阻隔关爱的鸿沟,唯有充满人情味的管理才能真正激发队伍战斗力。(中国石油长城钻探苏里格气田分公司   邵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