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565|回复: 21

[职工来信] “奶坚强”的背后是“责疲软”

发表于 2011-10-14 09:25: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0月11日著名评论家黄晨灏先生在四川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增稠稳定剂让伊利“袋装鲜牛奶”坚挺阳刚》的文章,一箱过期13个多月的“伊利大红枣酸味牛 奶”,从7月份在太阳下暴晒至今,居然不发酵,看起来也无变质的表现。如此一个爆料让笔者叹为观止,这袋鲜牛奶因何能永鲜不老,这背后到底有何玄机呢?

  保质期只有一个月,但却保质了1年零1个月还多,机械的讲,保质的技术很先进,但如此人毕竟不是机械,人是有思想有常识的,大家都知道真正的鲜牛奶很容 易变质,放在碗里2-3小时可能就变馊,但因何这代伊利袋装牛奶就能产常鲜不馊了,答案其实很明了,添加剂,而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教授赵祥中的表示 也充分验证这个道理,及这样的袋装奶中加入了增稠剂、稳定剂,防腐剂。而且剂量还比较多。

  如此一个问题出来了,这样含有较多增稠剂、稳定剂、防腐剂的牛奶健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过量的增稠剂、稳定剂对人体岂能不危害人的健康,至于防腐 剂,连小孩子都知道其危害,但如此有害的添加剂,因何还能顺利生产出来,又堂而皇之的进入市场销售呢?

  垄断奶企利益熏心无社会责任心。前段时间推出的乳业新国标,不仅没有对25年中国落后的乳业标准进行提升,而且新国标的乳业的细菌标准和蛋白标准还大福 降低,而反观如此一个世界最低、不进反退的乳业标准出台的背景,其实是几个奶企巨头意志的集中体现。而面对不进退的乳业标准,该协会常务理事金海称,“人 人有牛奶喝比牛奶标准更重要”。而更为可笑之理由是,要照顾中国奶农的利益。在此,笔者不由想问,中国13亿国民的健康谁来照顾呢,难道为了喝牛奶,就可以 不要健康了吗?所有“奶坚强”的背后其实是中国奶企社会责任心的缺失。

  监管部门求小舍大监管太不给力。这个世界上最低的乳业新国标之所以能被国家相关部门推出,究其原因是中国乳业标准已经被个别大企业所绑架,笔者不赞同这个观点,如此一个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求其表,不求其里,只要面子、不要里子,为了个别企业和个别奶农的利益而无视13亿中国人之利益的乳业新国标的出台,其实是一种墨守陈规、不思进取发展意识的集中体现。笔者认为如此一种意识很危险,因为我国已经进入“十二五”调结构、促转型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还抱残守缺,不思进取其实就是一种非常危险且极不明智的选择。如此不仅不能保护中国乳业,反而会使中国乳业发展受到更大的制约。

  乳业巨头只求利益不想负责,监管部门不思进取抱残守缺,如此成就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乳坚强”,中国的“常鲜不腐奶”,可能现在看起来,奶企的盈利维持了,个别奶农的利益保住了,但长远了,国人健康意识在增强,国外乳制品在国内不断受到国人欢迎其实已经给中国乳业敲响了警钟。笔者认为,目前的情况如果得不到有效改变,唯利是图、舍大求小的中国乳业终将要仅是人心,轰然倒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4 09:28:10 | 查看全部
“奶坚强”的背后确实是“责疲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4 09:33:33 | 查看全部
利益   熏心   奶  奶  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4 09:34:50 | 查看全部
都是牛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4 09:35:10 | 查看全部

增稠稳定剂让伊利"袋装鲜牛奶"坚挺阳刚

这是一箱200毫升袋装的伊利“大红枣酸味牛奶”。一看生产日期,是2010年6月21号生产的,保质期一个月,已经过期13个多月了。没想到牛奶从7月份在太阳底下暴晒到现在,也没能发酵得了。把牛奶拿给家里养的狗喝,不到一分钟,一包牛奶就喝完了,看来这牛奶没有变质的表现,这包奶真是有点“奶坚强”的意思了。

众所周知,牛奶很容易变质。刚挤下来的牛奶,如果不赶紧喝,放在碗里,两三个小时就可能坏了。经过乳企加工出来的牛奶,保质期也不长,严格低温保存的条件下,一般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不过,章丘市的巩传瑞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牛奶,这种牛奶那是相当地“坚强”。

今年7月份,章丘市民老巩在收拾储藏室的时候,本想着把废旧的纸箱卖了,却意外发现了一箱去年别人送的牛奶。

这是一箱200毫升袋装的伊利“大红枣酸味牛奶”。一看生产日期,是2010年6月21号生产的,保质期一个月,已经过期13个多月了。虽然过期了,老巩也舍不得扔,想来想去,老巩想到了他的那些花儿。喜欢花花草草的老巩知道,牛奶不能直接用来养花,需要发酵。让老巩没想到的是,这箱牛奶从7月份在太阳底下暴晒到现在,也没能发酵得了。

因为怕牛奶变质,老巩把牛奶拿给家里养的狗喝,不到一分钟,一包牛奶就喝完了,看来这牛奶没有变质的表现,这包奶真是有点“奶坚强”的意思了。从牛奶包装上标注的配料当中,记者看到,除了鲜牛奶、饮用水、白砂糖和红枣汁外,还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果胶、黄原胶、乳酸、柠檬酸、柠檬酸钠、单硬脂酸甘油酯、纽甜、食用香精等9种食品添加剂。过期13个多月的牛奶为什么发不了酵呢?记者咨询了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教授赵祥中。

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教授赵祥中表示,该牛奶里面有羧甲基纤维素钠、果胶、黄原胶等增稠剂、稳定剂。稳定剂如果加的多,一般不分层。一般的牛奶,放一年都会分层。该牛奶没有变质,一个可能是加的稳定剂比较多,没有分层。再一个可能用了防腐剂。试问,这样的牛奶谁敢喝呢?(来源:齐鲁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4 09:38:06 | 查看全部

白峰:牛奶鲜不鲜由谁说了算?

  在牛奶新鲜问题上,不能再用袋子衡量,更不能用保鲜剂衡量,而应该以百姓的健康衡量,以百姓的感受衡量,把哪些不顾及生活规律,不顾及自然规律的添加剂打入死牢,而以民生来衡量牛奶的新鲜度,同时也要清除哪些霸王条款,否则奶企坚强,百姓却不健康。大家看若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4 09:38:52 | 查看全部

中国牛奶标准世界最低,酸奶中N多添加剂!

转贴部分内容:
  
    采访中,他反问记者:有没有注意到在超市销售的不同种类的牛奶价格是不一样的,有的虽然奶少但是其价格却并不低,这是为什么呢?刘坚揭露说,通常情况下有些牛奶厂,在选择原料的时候也会分档次使用,从而生产出不同种类的奶制品。
  
    他举例说,往往最好的奶源,会供到车间做酸奶(发酵型酸奶或搅拌型酸奶),因为通常情况下,这些酸奶如果原料不好,是无法做出来的。其次差一点的原料,可以做纯牛奶、高钙奶之类的奶制品。再差的奶原料则会做成各种添加剂调和的花色奶,诸如花生奶、早餐奶、黑奶等等。这还不算,对于帖子中说的那些发酸的奶,确实有一些企业拿他做成酸性乳饮料。当然,口味上这种乳酸饮料绝对喝不出来是发酸的奶做的,反而非常好喝,但营养根本谈不上了,甚至还可能有副作用。 
  
    陈郁
  
    -探访市场
  
    鲜牛奶酸牛奶双歧因子奶乳酸菌……
  
    喝纯鲜奶和原味酸奶就够了
  
    昨天,记者来到南京一家超市的牛奶柜台,只见鲜牛奶、酸牛奶、双歧因子奶、乳酸菌……种类繁多的牛奶简直让人眼晕。
  
    这和国外的情况严重不同:不管是在美国、英国,还是新西兰这样的产奶大国,记者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他们的牛奶并不像国内一些牛奶那么浓稠,质感稀薄,却有着浓浓的“奶味”。在新西兰,记者曾在超市中随便买了一瓶全脂普通牛奶,包装上标明:蛋白质含量3.2克/100毫升,脂肪含量3.3克/100毫升。而加钙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则高达5.8克/100毫升,低脂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也在3.7克/100毫升。
  
    “中国奶制品市场也可以说是最乱的。”刘坚表示,就他自己的感受而言,国内的奶制品完全是给这些企业弄乱的,很多企业并不是在潜心做好奶制品,而是一味地与消费者“玩概念”“玩包装”,然后再做广告忽悠消费者买新品。
  
    “玩概念的做法实际上是‘玩火自焚’。”刘坚说,他也去过不少国家,国外的奶制品市场绝对没有国内这般“花哨”,简简单单的几种,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地选购,因此国外一些发达的奶制品企业,到了中国,看到货架上如此多品种的奶制品都啧啧称奇不能理解。
  
    他介绍说,无论牛奶饮品有多少,从营养角度上看,都可分为鲜奶制品和酸奶制品两大类。一般人在选用奶制品时,喝纯鲜奶和原味酸奶,营养即已足够,因其中不含人为增加的东西,安全可靠。
  
    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明胶、果胶……
  
    一盒酸牛奶竟然有8种添加剂!
  
    昨天,当记者想买一盒酸奶的时候,竟然意外发现了一种添加了8种食品添加剂的酸奶——那么,这些添加剂真的有必要加吗?
  
    记者手中拿到的奶制品正面包装的名称为红枣酸牛奶,诱人的大红枣被泡在醇厚牛奶中的画面着实令人“倾倒”,而在其包装背面的产品种类中写着的分类名称是风味酸乳。接下去发生的事情令记者瞪大了眼睛:因为在其配料表中,除了常规的标注有鲜牛奶、白砂糖(6958,38.00,0.55%)、浓缩红枣汁以及乳清蛋白粉之外,竟然一下子罗列出了所添加的一串食品添加剂,记者数了一下,竟然有8种之多,很多名称真是闻所未闻: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明胶、果胶、安赛蜜、阿斯巴甜、食用香精、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而在另外一个只有250毫升容量的乳味饮品中,竟然含有11种食品添加剂!
  
    记者惊讶地发现,若非是有心留意,不然真的很难想象,印象中纯天然的不少奶制品中,添加剂竟然成为了常客。在琳琅满目的牛奶柜台,虽然产品都放在一起,但调味牛奶、乳饮料、乳味饮品、乳酸菌饮料等称谓足以让人头昏,不过在这些产品的包装上,共性的地方在于,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的身影,一个知名品牌的高钙牛奶,也成了食品添加剂的展示区域,总共才占据7行的配料介绍中,食品添加剂就占据了5行的位置,成分多达9种。
  
    “加入食品添加剂,为的就是让产品好看、好吃、好卖!”一家食品企业的负责人面对消费者疑虑的食品添加剂随处可见的现状直言,之所以要添加,就是因为人们追求的口感在日益提高,因此食品添加剂对于食品企业而言不可或缺。在他看来,食品添加剂本身没有错,问题出在被无节制地滥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4 09:39:18 | 查看全部

专家释疑:相关部门正引导企业分级采购

专家释疑:相关部门正引导企业分级采购

  业内人士质疑新国标标准低的另一个指标是,蛋白质含量从旧版国标的每100克生乳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95%,降到了2.8,“创历史新低”。据王丁棉介绍,生乳中蛋白质含量的多少,决定该原奶的质量优劣,“像巴氏奶,对奶源的蛋白质要求是2.9,若是2.8,怎么做得了巴氏奶?除非添加。”

  对此,孟瑾解释,《生乳》蛋白质指标是反映原料乳的质量指标,不是供消费者食用的乳制品终产品指标。据农业部门调查,我国生乳蛋白质含量范围在2.8%—3.2%之间,平均值为2.95%,但生乳蛋白质含量受奶牛品种、饲料、饲养管理、泌乳期、气候等多个因素影响,比如在5月下旬至8月下旬的3个月的泌乳期内,相当一部分牛奶蛋白质含量低于2.95%的平均值。

  孟瑾高工强调,《生乳》标准中蛋白质含量指标是生乳收购的最低要求,乳品企业可根据优质优价的原则收购牛乳,将不同蛋白质含量的生乳用于不同类型乳制品产品的生产。

  据上述专家透露,为进一步鼓励奶牛科学饲养,推进生乳收购“按质论价”的进程,农业部正在着手制订生乳分级标准,引导乳品加工企业合理使用不同等级的生乳生产差异化乳品。王竹天研究员也表示,卫生部依法正在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并将根据跟踪评价意见对标准进一步修订完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4 09:39:43 | 查看全部

专家释疑:制定时已广泛征求意见

  此外,据媒体报道,乳业国标做初稿时,几大标准均由国内三大乳业巨头牵头制定,其中蒙牛制定巴氏奶标准,伊利制定超高灭菌奶标准,光明制定的是酸奶标准,对此有业内人士指称,新国标制定和推出受到“大企业绑架”。

  对此,王竹天研究员表示,包括《生乳》在内的66项乳品标准是由卫生部、农业部、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组成乳品安全标准清理协调小组,并由各部门推荐近70名专家组建了专家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广泛征求部门、科研机构、行业、专家的意见,并上网公开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同时通报了世贸组织(WTO)而完成的。王竹天研究员强调,乳品安全标准的清理整合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并积极借鉴国外管理经验。“《生乳》标准综合考虑了安全、质量、行业发展等因素,是生乳生产和收购的准入门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4 09:40:16 | 查看全部

专家称乳业新国标倒退25年 制定时备受乳企干扰

争议乳业新国标
  刚刚安静的乳业江湖风云再起。

  近日,素有“乳业大炮”之称的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称,中国乳业行业标准被“个别大企业绑架,是全球最差标准”。此话犹如一块石头打翻了牛奶,引爆了“中国乳业新国标”的口水大战。

  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则回应称,现行乳业标准是“维护奶农利益,由中国国情决定的”。

  一时之间,双方争论不休。不仅让去年就曾掀起轩然大波的乳业新国标争论进入新一轮高潮,还把消费者也裹挟其中,辨不清事实的真相:巴氏奶VS常温奶,消费者VS奶农、奶企,标准的杠杆究竟应当向谁倾斜?中国乳品的质量到底是怎么回事?千疮百孔的中国乳业又该走向何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