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维砚
“烤”进国家级赛事的羊肉串有啥不同?农产品食品检测员如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在日前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比赛现场,接地气、有人气的乡村振兴专项赛项吸引了不少关注。
这是技能国赛首次设置乡村振兴专项赛项,包括中式烹调(羊肉烘烤)、农产品食品检验、农机智能化技术、育婴、养老护理、餐厅服务、中式面点7个赛项,所涉职业均直接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这些聚焦乡村发展需求和农业现代化的技能考题,在展现选手精湛技艺的同时,也为乡村技能人才培育与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勾勒出美好乡村的新模样。
羊肉、面点“香飘”技能国赛
烤架上羊肉嗞嗞作响,油脂滴落燃起阵阵火焰……作为全场“最有味道”的赛项,中式烹调(羊肉烘烤)赛场吸引了不少“吃货”围观。
该项目裁判长白玉清介绍,比赛分为3个模块——羊肉串烘烤、制作烘烤羊排和酥皮烤羊腿,每个模块均含有“神秘任务”,综合考察选手的基本功、厨房管理和烹饪能力。以羊肉串烘烤为例,选手需设计两种口味的羊肉串,每串羊肉串的去签重量要控制在45g~50g之间。
今年7月,人社部发布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烧烤料理师”位列其中。
“羊肉烘烤亮相国赛,对于增强从业者的社会认同,促进就业创业有重要意义。”白玉清说。
据介绍,羊肉烘烤之所以能成为国赛项目,主要是因为老百姓对烧烤需求大。另外,羊肉烘烤的技术标准化已初具规模,能带动更多人接受系统培训、促进就业。
同样把观众“香迷糊”的还有中式面点赛项。
从细可穿针的龙须面,到精确到褶数的鲜肉包子,再到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选手们把一团面玩出了“新高度”。
现场裁判助理王荣兰告诉记者,裁判不仅会对成品的“色香味形器”进行评判,还会观察选手制作过程有无安全卫生隐患,“在最后的展示环节,还要根据选手的个人形象、表达能力等综合评分”。
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农机坏了谁来修?科技感拉满的农机智能化技术赛场告诉你答案。
记者看到,头戴安全帽的选手正快速把各种线束插入电气设备。联合收割机电气系统的搭建与故障诊断排除模块,要求选手在1小时内,将200多根线束准确无误地连接到各类开关与电磁阀上。只有每根线束都精准到位,“绿灯”才会一路亮起,拿到高分。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而农业科技现代化离不开农机现代化。”该赛项裁判长韩振生表示,以赛促练、以赛促学,有利于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业领域高技能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大赛现场,一些新职业赛项也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
在无人机驾驶(植保)赛项的模拟农田现场,湖北东风汽车技师学院学生陈钰正全神贯注地操控无人机。她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路线飞行,将水平误差控制在80厘米内、高度误差控制在50厘米内,航向误差不超过30度。
在该赛项裁判长刘亚林看来,乡村振兴需要的新农人,不仅要会“飞”无人机,还要通晓无人机排故、航测、测绘等相关理论知识。据悉,该赛项选手中本科学历占比达70%。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会有更多新职业、新业态涌现,为乡村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吸引更多青年“用技能照亮前程”
农产品食品检验项目与“舌尖上的安全”密切相关,备受关注。
“你吃的大米是否优质,蔬菜农药残留是否达标,这些都与农产品食品检验有关。”赛项解说员焦明珠解释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农产品食品检测员正成为热门就业方向。
在比赛现场,记者注意到了赛项裁判员、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教师姜雨荷。她还有一个身份——我国首位获得世界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金牌的选手。
“希望会有更多像我一样的青年人,投身职业教育,为技能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在大赛同步举办的“技能强国”论坛上,23岁的姜雨荷登台讲述了自己从乡村女孩到世界冠军的励志故事,刷屏网络。
乡村振兴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施展本领的舞台,用一技之长实现人生逆袭的赛场故事,也在激励更多年轻人学习技能、投身技能,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数据显示,“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累计有超3100万人次的农民工接受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吴礼舵表示,将把“技能照亮前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题,聚焦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实现技能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