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 本报全媒体记者 鲜康
井下500米,黑暗幽闭的巷道中,24岁的王礼正调试着眼前的庞然大物——一套价值数亿元的煤业智能化综采设备。
升井后,他走进调度应急指挥中心操控室,轻点触摸屏,百米井下的采煤机便精准调整截割角度。
在陕西延长石油榆林可可盖煤业有限公司,刚入职一年的“00后”王礼,如今已是智能化采煤工作室组长。
2024年8月,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王礼第一次下井时,黑暗幽闭的空间让他既兴奋又紧张。“传统采煤不仅辛苦,单班需要十几人,效率还低。”亲身体验体力劳动后,他决心用技术改变现状。
这位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工作与传统矿工截然不同:他一半时间在地面编程调试,一半时间在井下验证改进,用代码控制采煤机自动割煤。
厂家设备常与实际生产不匹配,王礼发挥软件工程专长,反复调试参数、修改程序逻辑。2025年3月,他优化的系统投用后,采煤机截割率从35%跃升至85%,规划跟机率从45%提升到93%,相当于每班多采出60%的煤炭。“看着代码让机器更聪明,特别有成就感。”
在传统的煤矿行业中,矿工们往往要面临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安全隐患多等诸多问题。而随着智能化的推进,这些问题正在逐渐得到解决。智能综采工作面地面分控中心依靠万兆以太网络+5G无线通信,实现各种设备多平台通用互连,具备了远程控制、一键启动、记忆截割、支架跟机、数字孪生等功能。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和系统,矿工们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进行高强度、高风险的体力劳动,而是在综采工作面地面分控中心对综采设备进行远程控制,逐渐转型为“工程师”。
智能化采煤相比传统采煤具有明显优势。智能传感和远程控制可减少井下作业人员,降低事故风险;精准开采可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能耗和排放;24小时不间断作业,生产数据实时传输分析,故障预警提前介入……
然而,智慧采煤推广仍面临挑战。“现在使用率和推广度低,接受程度也不高。”王礼坦言,“我想让智慧采煤应用更广泛、更实际、更好用。”
随着煤矿智能化发展政策的推进,既懂采矿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抢手,像王礼这样的智慧采煤工程师正成为煤炭行业的新力量,其职业发展前景随着产业转型而日益广阔。
从井下体力劳动到地面编程控制,从人工操作到智能开采,王礼和他的同事们正在用代码重新定义采矿行业。智慧采煤工程师这一新职业,正成为传统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向安全、高效、绿色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