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回复: 0

湖北京山:千年稻乡米满仓

发表于 2025-10-13 08:16: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光明日报记者 王建宏 张 锐
  金秋时节的湖北京山,稻浪翻金。在孙桥镇蒋家大堰村水库坝下,一片片稻田静静铺展——尚未收割的稻田里,稻穗低垂,仿佛在回望滋养它的大地;已经收割的沃野上,三三两两的土鸡正悠闲地扒拉稻茬,寻觅遗落的谷粒。
  “这儿,就是咱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京山桥米的核心产区。”蒋家大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夏东海站在田埂上,手指稻田,语气里满是自豪。
  沿着稻田旁的京山桥米文化长廊穿行,夏东海说起京山桥米的故事:“桥米长啊,桥米长,三颗米来一寸长;桥米弯啊,桥米弯,三颗米来围一圈;桥米香啊,桥米香,三碗吃下赛沉香。”这首村里人人会念的民谣,伴着稻香,飘荡在秋风里。
  “我们收的,都是农民手中最新鲜的原粮。”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采购总监张德斌说,国宝桥米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在全域推行“统一订单合同、统一种子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农药化肥、统一质量收购”的“五统一”种植模式。“京山桥米”稻谷的收购价格高于普通稻30%以上,已带动10.8万户农民增收。
  稻谷要颗粒归仓,更要物尽其用。来自蒋家大堰村的稻谷,在现代化工厂里,开启了一场华丽蝶变。
  “工厂集稻谷收购、烘干、仓储、加工等于一体,采用智能化大米加工系统,坚持多级轻碾、多级轻抛、多道色选的精细加工工艺。”张德斌说。
  车间里,从砻谷、碾米、色选,再到装袋,各类机器配合无间。金黄的稻谷如流水般奔腾,转眼化作银白米粒,在传送带间轻盈跳跃。中控室内,仅3位工作人员,便可调度整个厂房的运转。
  这套智能化稻米加工系统,能使整精米率提升2%,按年加工30万吨稻谷计算,相当于每年多产出6000吨优质米,价值超千万元。
  “一粒稻谷进入加工车间,出来的除了大米,还有稻壳、油糠、碎米等副产品。咱们京山稻米产业链条很完备,真正把一粒稻谷吃干榨尽——稻壳变成配方饲料、生物质燃料,油糠用作榨油和饲料,碎米则制作糖、米粉、米粑以及饲料。”张德斌说。
  如今,京山现有稻米加工企业6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5家,年加工能力达110万吨。米制饮料、稻米油等2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不断推出。2024年,京山桥米品牌价值已达414.84亿元。
  五千多年前,在京山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屈家岭遗址的先民留下了稻作遗存。而今,稻香依旧氤氲着这片原野,暖人胃肠,沁人心脾。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3日 10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